數控機床的水平、品種和生產能力直接反映了國家的技術、經濟綜合國力。數控機床作為國防軍工的戰略裝備,是各種武器裝備最重要的制造手段,是國防軍工裝備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機床工具行業技術獲長足發展
近年來,受益于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大環境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國內機床工具行業出現了技術長足發展、投資熱情高漲的局面。
用戶對數控機床的高端產品需求較為強烈,突出表現在:一方面是數量快增,數控機床占機床總消費的比重已上升到60%以上,且“十二五”期間仍將繼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是需求檔次不斷提高。“十二五”期間,隨著振興裝備制造業關鍵領域的高水平新產品的發展,每個領域都對數控機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發展大型火力發電和核電機組、制造大型化工設備、開發大型海洋運輸船舶、研制大型薄板冷熱連軋成套設備、發展高速列車、新型地鐵和軌道交通車輛等,都需要大批高速、精密、高效和專用數控機床來加工制造。新一代武器、艦艇、飛機、衛星、導彈的發展,對數控機床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和機床進口國,而且自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兩年機床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作為機床工具行業的主要子行業,金屬切削機床制造行業也得到快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1年,我國金屬切削機床行業規模(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1512.14億元,金屬切削機床產量達85.99萬臺,其中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達25.7萬臺,同比增長分別為15.11%和29.9%。同時,國內企業也取得蓬勃發展,領先企業沈陽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和大連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已成為世界前10大機床生產商。
由于行業下游需求的增加,行業內各經濟類型企業都得到快速發展,以大連機床、沈陽機床為代表的大型國有企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行業中堅骨干;以華東數控、亞威股份、南通科技、法因數控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發展迅猛;另外,日本的山崎馬扎克、大隈株式會社、天田株式會社和德國的通快集團、德馬吉公司等在中國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未來,隨著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模具、鐵路運輸裝備、工程機械以及其他各類裝備制造業的生產規模擴張和全球產業轉移等趨勢的形成,相關行業對多層次機床產品的強勁需求,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金屬切削機床制造行業的快速成長。在政策方面,中國政府已將金屬切削機床行業提高到了戰略性位置,把發展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設備和功能部件列為國家重要的振興目標之一,也將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預計2015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行業工業總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金屬切削機床生產基地。
2013年上半年受今年經濟形勢及訂單下降影響較大,但隨著世界經濟不斷復蘇和國家政策向實體經濟傾銷,今年我國機床產品出口額增幅有望達到12%~15%。
2012年中國金屬加工機床消費額382.8億美元,其中,金切機床消費額273.8億美元,成形機床消費額109億美元;國產金屬加工機床銷售產值達273.6億美元,其中,金切機床銷售產值180.7億美元,成形機床銷售產值180.7億美元。
統計顯示,全球28個主要機床生產國家和地區2012年產值為932億美元,中國約占30%,位居第一位,中國金屬加工機床消費則占據全球市場的45%,連續11年居世界第一消費大國,連續4年成為第一大生產國。盡管如此,中國的機床產業仍存在中高端市場份額占有不足、整體品牌形象有待提升等諸多問題。可以說我國的機床產業目前仍處在大而不強的狀態。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我國機床產品對外貿易仍保持了較穩定的增長。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機床產品出口額39.17億美元,同比增長9.82%,進口總額147.26億美元,同比降低0.05%。
今年上半年,我國機床產品出口額為20.3億美元,同比增長7%,增速較2012年有所放緩。而進口額為57億美元,有較大幅度下滑,同比降低17.6%。貿易逆差為36.7億美元,與2012年同期的50億美元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出口增速有所回升
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我國機床出口形勢較好,出口同比增長在20%左右,說明2011年訂單量較大;但從2012年6月開始機床出口增速明顯放緩,可以看出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2012年機床國際訂單明顯減少。2013年上半年整體態勢繼續延續2012年下半年狀態,增幅緩慢,可見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2013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金額13.8億美元,占機床出口總額67.8%。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額同比增長1.71%,低于機床總體出口增速,是造成我國機床整體出口增幅減緩的主要因素。其中,出口數控機床3.4億美元,同比降低9.56%,而加工中心和組合機床出口增幅明顯,分別為3.3%和9.69%。
從出口市場來看,2013年上半年我國機床出口主要市場依舊為亞洲與歐美市場,其中亞洲和北美洲市場出口較穩定分別增長7.45%和16.76%,歐洲市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出口不增反降,降幅為4.53%,市場份額略有變動,但整體變化不大。亞洲和歐美市場仍各占出口額的四成左右;其余兩成由拉美和非洲等市場占據。
受世界制造業向東盟國家轉移和美國制造業回歸的促進,我國出口東盟國家和北美洲的機床增幅達28.69%和16.76%。
2013年上半年,美國市場增速較快,增速達19.27%,但與第一季度43.09%的增幅相比有所放緩。究其原因是由于美國制造業向其國內回歸,導致其國內機床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需求的熱度會逐漸減退,并最終趨于穩定。
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近年來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成為跨國公司的投資熱點,制造業增長勢頭強勁。今年上半年我國機床出口上述國家的增速較快,其中越南更是爆發式的增長,增幅達130%,連跳數級一躍成為我國機床出口的第二大市場。
從貿易方式上看,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為機床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占81.6%,同比增長4.79%;其次是加工貿易,占12.25%,出口額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機床出口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等地。另外,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的機床產業也在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集聚區。今年上半年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增幅較大,分別增長38.29%和257.8%。從出口價格可以看出遼寧、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以高附加值的中高端產品為主。
進口數量降幅明顯
2013年上半年,我國共計進口機床約5萬3千臺,同比下降16%;進口金額為57億美元,同比降低17.6%;進口單價10.7萬美元/臺,同比下降1.44%。
我國非金屬加工機床制造水平較高,進口量較小;進口機床絕大多數為金屬加工機床,2013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為52.5億美元,占全部機床產品進口額的92%。進口機床的平均單價為10.7萬美元,是出口平均單價240美元的近450倍;進口金屬加工機床的平均單價更是高達13.7萬美元,而國內出口的金屬切削機床的均價也只有317美元。
“目前世界機床的技術水平,是以生產促進數控機床單機為主流,今后20年內的發展,也將如此。”金模機床網首席研究員羅百輝認為,在進一步提高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基礎上,數控機床正逐步向加工單元和尖端柔性制造系統過渡。中國機床工業在經歷了學習、模仿、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后,目前在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環保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以高速、高精、復合、智能為特征的高檔數控機床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缺失,使國內機床行業“低端混戰,高端失守”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扭轉。目前,進口產品占有國內高檔機床市場份額高達85%,而國產數控機床中附加值較低的簡單經濟型數控機床的占比為近70%。
從進口市場國別來看,我國機床進口市場的結構依舊以亞歐為主,進口額占總額的近95%。但市場格局由以往的亞洲占60%以上的主導地位,變成了歐亞平分秋色。
2013年開始我國進口日本的機床大幅度下降,降幅達41.6%,自德國、美國、英國市場的增幅明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為日本機床產品的替代品,但由于其價格較昂貴,并不能完全彌補日本市場的空缺。日本市場的大幅度降低也是導致我國機床進口總額同比降幅較大的主要原因。
貿易格局變化
“十二五”期間,世界經濟貿易格局將迎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機遇期。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有望保持較快發展,發達國家將繼續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調整,我國機電產業整體實力上升、與國外機電產業結構互補、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綜合優勢明顯等趨勢不會改變。
我國機電產品在國際市場有一定貿易空間。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難度很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和融入國際經濟,加快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需求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對全球機電產品貿易的貢獻將進一步增大。作為世界貿易第一大類商品,全球機電產品貿易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比較優勢總體未變。我國機電工業門類齊全,生產能力巨大,產業配套體系和基礎設施完善,具有出口大國的產業基矗我國出口機電產品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長期結構性互補,比較優勢明顯,特別是大型成套設備在價格、性能、工期、融資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
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將使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有較大發展。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人口結構出現新變化,將推動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重點產業亟待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提升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這將為我國擴大機電產品進口營造良好的市場空間。新興產業有望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我國企業在光伏、風能等新能源產品制造環節優勢明顯,部分產品開始規模出口,部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有關扶持政策陸續出臺,我國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有望進一步加快。機床行業作為制造業之母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加快實現由機床工具生產大國向機床工具強國轉變,實現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在國內市場占有主導地位等一系列中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