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傳感器是汽車計算機系統的輸入裝置,它把汽車運行中各種工況信息,如車速、各種介質的溫度、發動機運轉工況等,轉化成電訊號輸給計算機,以便發動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車用傳感器很多,判斷傳感器出現的故障時,不應只考慮傳感器本身,而應考慮出現故障的整個電路。因此,在查找故障時,除了檢查傳感器之外,還要檢查線束、插接件以及傳感器與電控單元之間的有關電路。車用傳感器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呢,下面就來具體看一下吧。
現代汽車技術發展特征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部件采用電子控制。根據傳感器的作用,可以分類為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位置傳感器、氣體濃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光亮度傳感器、干濕度傳感器、距離傳感器等功能的傳感器,它們各司其職,一旦某個傳感器失靈,對應的裝置工作就會不正常甚至不工作。因此,傳感器在汽車上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汽車傳感器作為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信息源,是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關鍵部件,也是汽車電子技術領域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汽車傳感器對溫度、壓力、位置、轉速、加速度和振動等各種信息進行實時、準確的測量和控制。衡量現代高級轎車控制系統水平的關鍵就在于其傳感器的數量和水平。當前,一輛國內普通家用轎車上大約安裝了近百個傳感器,而豪華轎車上的傳感器數量多達200只。
近年來從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而來的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日漸成熟,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制作各種能敏感和檢測力學量、磁學量、熱學量、化學量和生物量的微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的體積和能耗小,可實現許多全新的功能,便于大批量和高精度生產,單件成本低,易構成大規模和多功能陣列,非常適合在汽車上應用。微型傳感器的大規模應用將不僅限于發動機燃燒控制和安全氣囊,在未來5~7年內,包括發動機運行管理、廢氣與空氣質量控制、ABS、車輛動力的控制、自適應導航、車輛行駛安全系統在內的應用,將為MEMS技術提供廣闊的市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汽車儀表行業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及與之相配套的傳感器生產技術,基本滿足了國內小批量、低水平車型的配套需求。由于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系列化、配套化,尚未形成獨立的產業,仍然依附于汽車儀表企業。
眾多轎車、輕型車及部分載貨車中采用新的電子產品,需要大批量、高水平的汽車傳感器,但國內現有最高水平的汽車傳感器產品比國外同類產品落后10多年,每年要進口50萬套以上的高性能汽車傳感器。例如壓力傳感器。
許多傳感器廠家為了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采用與國外同行業進行合資經營的方式,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傳感器技術,使產品升級換代,從而逐步發展壯大,有的已成為幾大電噴系統廠家的下游供應商。但絕大多數企業還只是配套生產其它車用傳感器,處于利潤少、產品單一、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低下的狀況。
伴隨著國內汽車產量的迅速增長,今后幾年國內汽車工業對傳感器及其配套變速器和儀表的需求亦將大大增加,實現汽車傳感器國產化勢在必行。為適應這一形勢,應重點開發新型壓力、溫度、流量、位移等傳感器,盡快為汽車工業解決電噴系統、空調排污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所需的傳感器是十分迫切的任務。汽車傳感器對整車廠而言,是二級配套產品,必須以系統形式進入整車廠配套。一級系統配套商的實力關系到主機廠的品牌,所以必須建立系統平臺,以系統帶動傳感器的發展。未來的汽車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傳感器產業將進一步向著生產規模化、專業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工業化大生產的平面工藝技術將是促進傳感器價格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動力。而傳感器制造的后工序一一封裝工藝和測試標定(兩者的費用約占產品總成本的50%以上)的自動化,將成為關鍵生產工藝予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