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成為世界能源大國 能源裝備從追趕變領跑

時間:2013-09-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就發電設備而言,國外設備在性價比上已經沒有辦法和中國的發電設備競爭,也不用設置特別的保護政策了,正是依靠技術進步裝備了我國電力行業。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到國家計委工作的時候,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開始支持技術引進,我當時負責電子行業的技術引進。很多廠當時利用改革開放的形勢,從國外引進了一些裝備技術,包括30萬、6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還有50萬伏輸變電設備,現在回顧,那個時候和今天確實不可同日而語。如今,我們的輸變電設備已經發展到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是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的輸變電設備。包括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在內的很多能源裝備都實現了“追趕”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1978年,我們國家全部的裝機容量是5700萬千瓦,現在裝機容量突破12億,已成為世界最高裝機容量。起初,我們消化進口30萬、60萬機組碰到很多困難和問題。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現在我們可以自主研制10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機組。

目前,就發電設備而言,國外設備在性價比上已經沒有辦法和中國的發電設備競爭,也不用設置特別的保護政策了,正是依靠技術進步裝備了我國電力行業。

其他領域也是如此。比如石油領域,上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美國公司的鉆機,一般是3000米、8000米石油鉆機,但是現在,不要說8000米,10000多米的鉆機,就連12000米的鉆機我們都可以自主生產。

2001年時,我們國家沒有生產過X70鋼,因為有了西氣東輸工程,才開始研發X70鋼,現在X80鋼甚至X100鋼都能生產了。即使在四五年前,像燃氣機組、壓縮機組、大閥門等關鍵長輸設備都需要向GE、西門子等國外公司購買,現在,我們都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前后對比30多年的進步,真是歷歷在目,也非常自豪。

再如核電。1981年我們開始建中國第一個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當時我們沒有做過核電設備,所以就要武裝一批發電廠進行技術改造,做壓力容器、蒸發器等。當時,我們從研制30萬千瓦的設備開始,而如今,我們已經可以制造100萬千瓦的核電設備。

煤炭機械也是這樣。以前,千萬噸露天礦設備很多都是從美國引進的,基本上全套都是買人家的,如今,很多以前碰都不敢碰的設備都實現了國產化。

再如LNG船,技術難度很高,被稱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國內以前造不了。現在,我們不僅能夠自主生產,而且還出口到日本、美國。30萬噸的油輪我們也實現了出口的零突破,現在,中國是世界上生產VLCC油輪最多的國家。

中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和進步。如果沒有這些,中國不可能成為世界能源大國。

當然,我們在快速進步的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一些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還有一些關鍵設備需要進口。總體來講,我們創新能力不如發達國家。

當前,很多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包括裝備制造業。能源裝備要靠技術進步和創新不斷推出新的產品,企業才有活力和生命力。同時,能源裝備企業需要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型。

在中國能源裝備取得重大成就的歷程中,也摸索積累了很多有益經驗。如能源裝備研發和國產化,要緊密地跟國家發展需要結合在一起,不是為研發而研發,而是依托國家重大工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用戶的積極支持;搞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離不開政府的協調和推動等等,這些經驗非常寶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