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定量,換句話說,就是二手工程機械市場"水很深"。這個深度不僅表現為,市場的無止境擴大,還表現為無規范化,如此"魚龍混雜"的市場,免不了一些人會鉆漏洞,從而影響了整個市場的良性發展,如何規范二手工程機械市場,便自然成為了業內一大難題。
二手市場沉疴已久
相對于新上市的工程機械,二手機械的價格固然是低昂的,一般是以租賃為主,且使用周期并沒有標準可言。從二手工程機械市場日漸形成一來,變伴隨著衍生出一些問題了。例如,從事二手產品的經銷商資質、資格如何認定,二手產品成交增值稅率如何解決,二手產品回收再使用的保質期如何鑒定,等等這些問題可以說是阻礙這個市場有序發展的一大障礙。
且國內目前還木有完善的二手機評估標準,用戶只能根據機器設備的使用時間、發動機和液壓泵的大修周期和使用工況等信息自行判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經驗豐富的從業者,并且熟悉機器的維修和改裝知識。因此其中不乏會出現一些欺詐等不法行為。如山東省青州彌河鎮的二手工程機械市場里被曝光存在改車、拆車、以次充好、假造生產年限的問題。而這種現象正是因為交易缺乏監管而引發的。二手工程機私下交易,買賣雙方不受任何法律約束難免存在暗箱操作,二手交易通過私下交客戶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市場頑疾呼吁政策出臺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交易市場若無相應的規范進行約束,必然會走向死亡。因此,二手工程機械市場的發展必須要規范化,截至目前,《二手挖掘機流通技術要求》、《二手裝載機流通技術要求》、《二手混凝土泵車流通技術要求》、《二手流動式起重機流通技術要求》等4個國內貿易行業標準已經形成送審稿,提交到國家相關部門進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