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近年的發展非常迅速,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傳感器整個市場突破500億元。但是令人心痛的是,我國有如此大的市場規模,但是本土行業發展落后,尤其是高端需求嚴重依賴進口,目前傳感器進口占比80%,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達90%。本土企業生存發展狀況令人擔憂。
長期的技術落后,使得我國傳感器領域,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地,由于規模和應用都較小,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化應用,大都依靠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雖然生產成本高但是銷售價格卻很低,一方面在國內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在國際上沒有優勢,與國外產品相比沒有競爭力。
我國目前的傳感器市場幾乎被國外壟斷,主要原因是核心技術掌握不足,由于我國傳感器的生產工藝技術與國外相比具有近10年的差距,在敏感元件核心技術與相關配套電路方面的差距十分巨大,國內企業規模小而分散,產業集中度不高,雖然我國目前有1688家企事業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但是大部分企業都缺少敏感元件核心技術,只能從事小型系統集成、安裝配套等。
傳感器作為整個物聯網的末端,潛在需求量最大。從全球傳感器產業來看,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具有很好的技術基礎,而且上下游配套成熟,都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許多廠商都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幾乎壟斷了"高、精、尖"傳感器市場。國內傳感器技術基礎薄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原材料國產化率低,雖然從事傳感器研制生產的企業數量較多,但是高端傳感器的關鍵核心技術尚未真正突破,其產品主要滿足中低端市場需要,高端產品幾乎100%從國外進口。
全行業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大力加強新型傳感器的開發,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市場發展需求,努力開發新技術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傳感器,提高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快新型傳感器的產業化,迅速提高國產化傳感器的市場占有率,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為將我國的傳感器產業建設成為具有先進水平和更強綜合實力與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傳感器產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