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石灣陶藝首次集體亮相國家博物館

時間:2013-08-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佛山陶藝展將于8月22日至9月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一廳、北四廳隆重展出,由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禪城區人民政府和市文廣新局主辦,佛山市博物館和市藝術創作院承辦。

佛山陶藝展將于8月22日至9月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一廳、北四廳隆重展出,由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禪城區人民政府和市文廣新局主辦,佛山市博物館和市藝術創作院承辦。展覽展廳面積約1700平方米,共展出明清至當代陶藝精品274件(套),共345件,結合文字、圖片等形式,分序廳(前言等)、名窯古韻、當代經典、百家競技等幾個部分,全面展示石灣窯的歷史概貌、時代特色和陶藝成就。

據佛山市文廣新局副局長趙維英介紹,此次展覽是我市近年來最高規格的一次陶藝展覽,具體來說有“四宗最”。第一最:展品年代跨度最長,從明朝至現代,跨越幾百年,每個年代都有代表作,系統呈現了石灣陶發展的脈絡。其中100件明、清、民國和1949年-1980年間石灣陶的代表性文物,展示了石灣陶的歷史底蘊、發展脈絡和高度水準,200余件1980年以后至今的石灣陶藝大師的作品,展示石灣陶繼往開來的非凡成就。第二最:大師作品最齊,佛山市的18位國家級大師均有多件作品參展,是一次石灣陶藝的精華之展,從黃炳、陳渭巖、黃古珍,到潘玉書、霍津、劉傳,再到劉澤棉、廖洪標、梅文鼎、黃松堅、劉炳、潘柏林……充分展現石灣陶不同時期的風格和特點。第三最:展覽規格和平臺最高,這次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國家博物館是我國最高級別的國有博物館,石灣陶在此展出無疑將引來業界的高度聚焦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展品級別高、種類全、數量多,是國內博物館界罕見的大型臨展之一,全面展現了佛山五百年薪火相傳的陶藝史,可謂盛況空前。第四最:部分展品最神秘,屬首次亮相。展品主要來自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和佛山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以及佛山陶藝家提供的個人代表作和私人藏品。當中有部分文物為故宮博物院內的清宮舊藏,器型端莊雅致,釉色斑斕變幻,是皇家御用之物,被故宮博物館所珍藏,從未對外展出,實屬難得。而廣東省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佛山市博物館收藏的石灣窯人物塑像、動物造型陶塑,都代表了佛山陶藝的最高水平,可謂難得一見的精品。

此外,在陶藝展開幕式上,佛山市政府將與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簽署《提升佛山陶藝文化合作備忘錄》,在佛山陶藝理論研究、宣傳推廣、舉辦陶瓷藝術節和陶藝精品定制購藏等四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學術報告會挖掘石灣陶藝文化內涵

主題為“民窯的魅力”的石灣陶藝學術報告會將于8月22日下午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此次報告會是佛山石灣陶藝理論研究的一次整體回顧和匯報,將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品田在內的著名專家學者10余人以及佛山國家級陶藝大師與會。由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禪城區人民政府和市文廣新局主辦,佛山市藝術創作院承辦。

石灣制陶業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明清鼎盛時期,產品暢銷嶺南,旁及東南亞諸國,素有“石灣瓦(陶),甲天下”的美譽。石灣陶藝采眾名窯之長而青出于藍,尤其是明清生產出大量以人物、動物等為造型的“石灣公仔”,集前代陶藝之大成,以形象傳神、造型古樸、胎體渾厚、釉色斑斕的特點著稱,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藝史上的一朵奇葩。2006年,石灣陶塑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由于石灣窯地處偏南,又屬民窯,長期以來其價值和地位為世人所低估。

此次報告會旨在通過對石灣陶藝的歷史源流、藝術價值、藝術風格、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向的厘定,挖掘石灣陶藝深厚的文化內涵及豐富的文化底蘊,為石灣陶藝的發展提供理論的支持,提升石灣陶藝在國內及國際上的影響。

專場拍賣會匯聚佛山陶藝精品

由佛山市文化產業促進會組織的“新月雅集——佛山當代藝術陶瓷專場拍賣會”是此次系列活動的壓軸大戲。拍賣會定于2013年9月1日上午10點在北京新保利大廈保利拍賣廳舉辦,8月30日至31日上午9點至晚上8點是預展時間。

本次拍賣會匯集了包括劉澤棉、廖洪標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內的佛山當代陶藝名家名師以及近年來在佛山當地涌現出的一批杰出中青年陶藝家作品共78件,其中包括15名佛山籍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和19名中青年陶藝家的代表作品,大師作品與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各占總拍品的一半,拍品估價總值1800萬元以上。在這些拍品中,原作有(包括一件半原作)54件,限量精品24余件,所涉題材以傳統的宗教、歷史人物為主,也有相當部分涉及嶺南文化的多種元素,充滿濃郁的地方風情,基本代表了當代佛山陶塑藝術發展的最高水平。據悉,此次拍賣會規模之大,層次之高,陶藝大師參與之多,上拍作品品位之優良,在歷年的各類佛山陶藝拍賣會中實屬罕見。

延伸

主要陶藝大師簡介

劉澤棉,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37年生于石灣,陶藝世家劉勝記第四代傳人。1955年參加工藝生產合作社從事陶藝創作,1958年合并到石灣美術陶瓷廠,同年被送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作品以人物為主,博取眾長,融會貫通,自成一格,具有古樸傳神、雄健豪放、圓潤厚實、嚴謹細膩的特點。在創作中融入人體解剖學原理,注重衣紋、筋骨、肌肉的塑造,工意兼得,形神結合,具有濃厚的石灣傳統陶藝特色。作品多次獲市、省、國家等級別獎項,廣為社會及國內外美術館等收藏。

廖洪標,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36年生于陶藝世家,自幼隨父親廖作民學藝,深得家傳。1958年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民間雕塑研究班”進修,后師承陶藝大師劉傳。廖洪標在繼承石灣人物陶塑氣韻生動傳神特點的同時,吸收了西洋雕塑塊面結構的長處,強調體積感,以肌肉、筋絡來強化人物的性格,形成豪放潑辣,蒼勁樸拙的藝術風格。此外,他還常常親自調制胎土和釉料的配方,力求取得最佳的藝術效果。

梅文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40年生于廣州市,1962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同年到新美陶公司從事陶瓷藝術工作,是石灣陶藝現代流派的創始人。他擅長動物創作及器形設計,并極力推動石灣現代陶藝的探索,作品風格以簡勝繁,造型古樸,高雅清新著稱。

黃松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40年生于東莞,擅長陶藝人物創作,能工善意,融古今而創新,使作品具豪樸優雅、雋永傳神的藝術特色,被譽為“石灣貼塑陶藝的拓新者”,在陶藝界獲得“神工妙塑”的高度評價。

劉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生于1939年,石灣陶藝世家劉勝記第四代傳人,自幼從事陶藝工作,1960年修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其作品取材廣泛,題材新穎,既以歷史人物、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等為創作題材,又積極探索石灣陶藝反映現代生活的藝術形式,塑造出一大批個性鮮明、獨具藝術特色的陶塑人物形象。

潘柏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53年生于石灣,先后修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及廣州美術學院。其作品題材廣泛、寓意深遠、形式獨特、蒼渾傳神,走出一條以民間風情為題材的新路,打破了石灣一貫以“儒、釋、道”為主的創作風格。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