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離散控制的首選產品,PLC在我國的應用已有30年的歷史,PLC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進入中國以來,應用增長十分迅速。PLC進入中國時最初是從成套設備引進應用,由于PLC價格昂貴,引進的PLC主要用于冶金、電力、自動化生產線等大的設備和系統。在引進國外PLC產品的過程中,我國也曾組織相關單位消化、吸收PLC的關鍵技術,試圖對PLC進行國產化。但終究因為缺乏資金和后續研究力量、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等原因,沒能成功實現產業化。
截止到目前,中國PLC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依然是被國外產品所占領,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引進、吸收進行國產化的過程中,成長起來一批國產PLC廠商,如臺達、和利時公司、騰控公司等。盡管他們的規模不一樣,且主要都集中在中小型PLC領域,但這些廠商憑借較好的性價比的確贏得了一些市場份額。
值得欣慰的是,這些國產品牌并沒有滿足于中小型PLC的應用,一些有較強實力的公司也開始將觸角伸向了中大型PLC領域。
2012年,臺達面向高端應用領域推出了模塊化中型可編程控制器—AH500系列,該系列產品繼承了臺達PLC穩定優良的性能特點外,與市場上同類型產品相比,AH500系列中型PLC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它采用全模塊化設計,方便系統升級和擴展;它采用高度整合的軟件和界面,內建豐富的功能模塊,擁有擴展模塊功能齊全、節省用戶配置成本和維護成本等特色,適用于中高端工廠自動化、樓宇自動化以及過程自動化領域。
而另一國產PLC領軍企業——和利時集團也率先開始了國產大型PLC的研究,并推出了LK系列大型PLC。LK系列大型PLC自面世以來憑借卓越的產品性能和設計,在多個重大項目中經受住了現場各種惡劣環境的考驗與檢閱,并滿足了復雜的用戶需求。為滿足各行業控制系統互聯、通訊與共享的要求,LK系列大型PLC通過開放式系統設計、合理的通訊接口設置和豐富的通訊方式在業界備受好評。
隨著中國“十二五”產業升級要求的提出,中國PLC市場增長空間無限,這也必然會使得這個群雄逐鹿的“戰場”更加硝煙四起。國產品牌雖然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增長,還尚需時間的考驗,尤其是搶占大中型PLC市場的份額,將是未來本土PLC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樣,占有先天優勢的外資品牌也不可“輕敵”,還需在保證產品性能、質量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方能“穩坐江山”。
其實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這個市場都足夠容納。每家企業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展策略,重要的是如何發現自身的優勢所在,為客戶創造出差異化的價值,開拓出一條適合于自身的發展道路。如果僅僅是單憑價格的“廝殺”,恐怕很難長久立足于市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