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蘭州市相關部門獲悉,計劃總投資達13.8億元,建成后將成為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的蘭州中鋪子生活垃圾處理項目,計劃在8月22日前動工建設。為了使該項目對環境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8月9日起,建設方就該項目再次面向公眾征求環評意見。據了解,項目力爭在2014年6月底前建成投產運行。
昨日甘肅省蘭州市中鋪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了第二次公示,目的是公眾對項目建設情況有所了解,并通過公示了解社會公眾對該建設項目的態度和建議,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據悉,該項目預計2015年投產運行,產生的有組織大氣污染源為焚燒煙氣,主要污染物包括煙塵(顆粒物)、酸性氣體(HCl、HF、SOx、NOx等)、重金屬(Hg、Pb、Cd等)和有機劇毒性污染物。
項目預計2015年投產運行
記者了解到,蘭州市中鋪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蘭州市重要的市政公用設施環保工程,項目建成后可以解決蘭州市區部分生活垃圾出路問題及垃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問題,有助于在總體上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實現廢物資源化。該項目的建設方蘭州豐泉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擬采用往復式機械爐排爐工藝,在皋蘭縣忠和村一帶建設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系統,建設規模為處理生活垃圾3000噸/日,分兩期建設,此次建設規模2000噸/日,年運行8000小時,配備3臺處理量為670噸/日的機械爐排式垃圾焚燒爐和2臺20MW的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可處理生活垃圾73萬噸/年。建設內容包括垃圾貯存系統、垃圾焚燒系統、發電系統、灰渣處理系統、廢水處理系統、煙氣凈化系統及其他輔助設施等。擬建項目可提高蘭州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水平,有效解決目前蘭州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水平落后、形勢嚴峻的問題,加快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項目總投資,總占地面積,預計2015年投產運行,服務年限為30年。
焚燒煙氣污染物可能含“毒”
《公示》重點對項目可能造成環境影響進行了說明:
大氣:擬建項目產生的有組織大氣污染源為焚燒煙氣,主要污染物包括煙塵(顆粒物)、酸性氣體(HCl、HF、SOx、NOx等)、重金屬(Hg、Pb、Cd等)和有機劇毒性污染物(二惡英類);無組織大氣污染源為垃圾卸料過程中和垃圾堆放在垃圾坑內散發出惡臭的氣體,其主要成分為H2S、NH3等。處理后的煙氣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征求意見稿)相關要求后經同一根120米高煙囪排放,NH3、H2S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二級標準要求。經預測,煙氣排放不會改變該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本項目在廠界外設置300米環境防護距離。
地表水: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采用“水解酸化+二級接觸氧化生化處理+中水深度處理”工藝,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采用“預處理+厭氧反應器(UASB)+生化處理系統(MBR)+納濾膜系統(NF)+反滲透系統(RO)”工藝,擬建項目所產生的廢水由廠內污水處理系統深度處理達到回用水質標準后在廠內回用,實現零排放。擬建項目廢水零排放,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
地下水:現有項目在設計上對垃圾坑、飛灰貯坑、渣坑、滲濾液收集池、滲濾液處理站等均考慮采取防滲處理措施。擬建項目采取的防滲措施總體可行,在確保采用優質的防滲材料和精心施工的前提下,不會對周圍地下水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噪聲:本項目主要設備聲源包括焚燒爐、汽輪發電機組及各類輔助設備如泵、空壓機等產生的動力機械噪聲和各類管道介質的流動和排氣等產生的綜合性噪聲。噪聲源強一般在75~110dB之間。采用隔聲、消聲、減振等措施治理,預測結果表明,擬建項目建成后,廠界噪聲均能達標,與本底值疊加后,基本上能維持現狀,區域聲環境功能不下降。
固體廢物:本項目產生的固廢主要為爐渣、飛灰、廢水處理污泥和生活垃圾。爐渣主要成分為SiO2、Al2O3、CaO等,飛灰的有害成分為Pb、Zn、Cu、Cd、Cr、二惡英類等。爐渣實現綜合利用,飛灰固化后進行浸出實驗,鑒別其危廢性再做相應處置,廢水處理污泥和生活垃圾送焚燒爐焚燒處理,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舉措嚴格控制二惡英排放
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在給市民生活垃圾處理帶來便利的同時,或將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引發癌癥等疾病。而“二惡英”也讓很多市民唯恐避之不及。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如何預防或者減輕廢氣帶來的不良環境影響,應該是大眾最為關注的話題,據悉,該項目控制二惡英及呋喃生成的措施主要包括:對垃圾貯坑進行優化設計及加強運行管理以提高進爐垃圾的熱值,從而保證垃圾在爐內的正常穩定燃燒;嚴格控制爐排的機械負荷,選用最適宜于低熱值垃圾燃燒的爐型,并對爐膛設計有針對性的優化,保證進爐垃圾的干燥和充分燃燒,確保爐膛溫度在850℃以上;設置了蒸汽空氣預熱器提高助燃空氣的溫度,同時爐膛和第一通道的下半部敷設了絕熱材料,并配以獨特的前后拱和二次風組織進行擾動助燃,使燃燒的煙氣與助燃空氣充分混合,以保證煙氣在大于850℃的溫度下停留時間超過2秒;每臺爐設置1套柴油燃油輔助燃燒系統;工藝中通過調整空氣流量、速度和注入位置,減少CO和元素碳,以減少二惡英的濃度;通過“三T”控制法,即控制溫度、時間、湍流使垃圾中的原生二惡英絕大部分得以分解;盡量縮短煙氣在處理和排放過程中處于300℃~500℃區域的時間,控制余熱鍋爐排煙溫度不超過200℃,煙氣除塵采用袋濾器,以便減少二惡英的再合成;采用了“SNCR+半干法+活性炭噴射+布袋”相結合的煙氣處理系統,使有害有機污染物凝結于飛灰上,布袋除塵器在集塵的同時也把這些有機物去除。同時在進入濾袋式除塵器的煙道上設置活性炭噴射裝置,進一步吸附二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