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浙江舟山市啟明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海纜電力搶修人員連續四天的打撈搶修,110千伏大嵊1931線海底通信光纜斷纜故障成功修復,確保了嵊泗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
打撈受損的電力海底通信光纜
6月11日上午7時26分,國網舟山供電公司信通公司的調控員發現思科傳輸網絡嵊泗公司網元丟失,同時接到電力調控中心的電話,大嵊1931線保護通道告警。經信通公司技術員的現場探測,故障點鎖定在距離大衢島登陸點8.34公里的海域處,海水深度達30多米。
嵊泗110千伏交流輸電系統是嵊泗電網的重要生命線之一,如果不及時處理,將可能對大嵊1931線的運行造成重大影響,這將直接影響嵊泗縣群眾的生產、生活,威脅著嵊泗電網的安全運行。
故障發生后,根據“先搶通,后修復”的應急搶修機制,信通公司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對備用的大衢至嵊泗的海底光電復合纜進行測試,將大嵊1931線保護通道改走另一根海底光電復合纜。在當日17時30分恢復了大嵊1931線保護業務,有力地保障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同時,信通公司及時聯系啟明電建公司負責對故障海底通信光纜的打撈和修復工作。
據了解,此次發生故障的海底通信光纜于2011年6月正式投運,全長約34公里、直徑4cm,深埋于海床底下2.5~3米處,是連接110千伏大衢變和嵊泗變的電力通信樞紐,承載嵊泗110千伏交流輸電系統的保護等重要業務。
檢測受損光纜
在接到光纜搶修任務后,啟明電建公司海纜部門先期派出兩艘施工船和精干技術人員趕赴現場探尋故障點并裝設浮標,制訂了詳實的打撈搶修方案。因處于天文大潮期,又陸續受“蘇力”臺風等影響,施工海域的海況十分惡劣,不具備搶修條件。為盡快修復故障光纜,啟明電建公司及時跟蹤氣象和海情的變化情況,于7月16日再次組織3艘大小施工船、35人前往光纜故障海域進行搶修。按照打撈搶修方案,施工人員開始打撈故障海底光纜,仔細勘察故障點。
在光纜的打撈和搶修過程中,雖處于天文小潮期,但受“蘇力”和“馬侖”臺風外圍的后期影響,靠大衢島測海域的海況條件仍然惡劣,風高浪急,使船舶左右搖晃達20度,多數施工作業人員在海上如騰云駕霧,產生劇烈嘔吐,但所有施工人員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積極采取安全有效的技術措施,以確保打撈、搶修工作的正常開展。經過四天的緊張搶修作業,終于在7月20日下午完成了近500米光纜的打撈更換和兩個中間接頭的制作任務,在經過信通公司技術人員的檢測合格后,宣告了110千伏大嵊1931線海底通信光纜斷纜故障成功修復。
據悉,因特殊的群島地理環境,舟山群島與大陸及島際間供電多采用海底電纜,全市電力部門管轄范圍內共有海底電纜(含電力通信光纜)48段,回路長260多千米。為減少外力對海底電纜、光纜的破壞,舟山電力部門先后采取禁錨標志、遠程視頻監控、報警系統、智能語音提醒裝置等措施,但每年仍有近30次因各種船舶拋錨鉤斷海底電纜、光纜的事件,對舟山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和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