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的污水處理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污水處理廠在解決我國水污染問題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水污染的危機。然而,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問題也日益突出,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政府各部門和環保界的專家也在采取積極的對策來解決日益嚴重的污泥污染問題。
污泥具有“四高”特點:含水率高;有機物含量高,很容易腐爛惡臭;是重金屬含量較高;是病菌含量高,含有大量的細菌、寄生蟲、病毒。污泥不經過無害化處理,任意棄置,簡單填埋,容易污染空氣、土壤和水源,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污泥具有“環境殺手”之稱,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將污泥視為“危險品”,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后再去治理,將付出更高代價。
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對城鎮污泥的處理處置量有了明確要求,原文指出:“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規模518萬噸/年。
但由于專項政策的不明確,商業模式的無法突破,2012年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并沒有出現“井噴式的爆發”,大有“熱中帶冷”的市場感覺。雖然有些相對沉寂,但很多專家預測,2013年是污泥市場的蓄力之年,2014年將是污泥市場的爆發之年,未來的污泥市場,更需要考慮綜合解決方案。今年秋季,2013(第五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將重裝開啟。
蓄力之一:了解國際、展望國內
綜合考慮國外經驗與多年實踐教訓,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路線已日漸成熟,逐漸形成了以干化、焚燒、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堆肥)、土地利用為核心的5套基本技術路線。但由于對個別技術的認識不足以及前期評估工作的缺失,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行業仍然需要借鑒國外經驗進行全局考慮與工程設計。
本次論壇,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張辰、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3位污泥行業內的權威專家,將分別對美國、歐洲、日本的污泥處理處置的演變歷程進行介紹、分析;另外,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凱軍、原北京排水集團總經理楊向平、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將對我國污泥領域技術與政策現狀進行綜述,預測技術的發展方向,表達對行業的思考與看法。
蓄力之二:思考特大城市污泥綜合解決方案
我國大中城市的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因此污泥的產量也相對較高,但與之相對污泥處理處置的工作卻相對有一定的缺失,在宏觀上也缺乏具有整體意義的綜合解決方案。
本次論壇將獨立開設沿海、內陸“特大城市污泥綜合解決方案”兩大主題討論環節。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張辰、原北京排水集團總經理楊向平將分別作為首席專家,以上海和北京為例對我國大中城市污泥處理處置事業進行“頂層設計與規劃”,其中還將專門對上海白龍港污水廠污泥消化和干化工程進行介紹。
蓄力之三:研討小城鎮的污泥綜合解決方案
中小城鎮及農村地區的污泥處理處置工作有別于大中城市,這些地區的污水處理廠規模小且布局相對分散,產生的污泥不便于集中處理,目前常用的處理方式為填埋、農用、焚燒等,但由于預處理工作并不得當造成了一定的環境負擔。
因此找到適合我國中小城鎮及農村地區的綜合解決方案,就成了當務之急,本次論壇將開設“中型城市(地級市)、小規模(村鎮)污泥綜合解決方案”兩個分單元,對優秀的案例進行分享、推廣,尋找破解中小城鎮及農村地區污泥困境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