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PLC市場規模達到79億元人民幣(含DIO),同比去年下滑9.2%,首次出現負增長。回首2011年末看到那令人激動的17.3%的增長率波峰,我們只能說“四萬億砸下去,只換來了瞬間的快感”。
細分到產品市場,大型PLC市場規模下滑4.5%,中型下滑9.3%,小型下滑11.7%。同比2011年,大型PLC市場占比增長0.77%,小型PLC市場占比縮水1.11%。可以看到,應用于大型項目市場的高端PLC采購相對平穩,而作為OEM市場主流產品的小型PLC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更加嚴重。與此相應,2012年項目型市場下滑4.1%,增速放緩19.66%;OEM市場下滑13.42%,增速銳減32.26%,導致市場占比減少2.54%。具體來說,OEM行業遭遇打擊相對嚴重,除食品機械、包裝機械、交通行業、醫療設備等關系民生的行業持續增長外,其余行業全部萎縮;項目型市場2012年發展相對穩定,僅冶金、建材、礦業、造紙等行業出現負增長。
但是過去的終究只會過去,2013年已過去一半,暫且讓我們看下業內專家對本年度PLC行業發展的預測。
進入2013年之后,隨著自動化產業熱潮不斷升溫,PLC市場被相關市場研究機構看好。隨著“十二五”提升裝備自動化的提出,業內預計PLC市場將處于持續增長狀態,到2013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90億元。
在未來五年內,中國PLC市場的綜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4.1%。PLC中國市場預期以12.4%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增長,市場份額2006年接近7.5億美元;2011年達到13億美元;根據相關權威機構預計,2015年這一市場將超過16億美元。
如果以當前的預測數據為主要依據,則表明我國PLC市場在經歷12年之后的產業下滑之后,將在13年重新入較快增長當中,但是今年真的會按照我們的預測而前行嗎?似乎不是那么樂觀。
PLC,我們都知道,它已經誕生幾十年來了,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強化新技術在PLC之上的應用,使功能更加強大,但畢竟基本原理與結構并沒有決定性的改變,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局限性也逐步被發現。為更好的推動自動化應用發展,ARC高級研究員正式提出了PAC的概念,并得到GEFanuc公司的積極響應,陸續發布了其PACSystems系列產品RX3i與RX7i。
作為后起之秀,PAC無疑在技術性能與適用性等基礎理論方面要強于誕生于70年PLC產品。雖然PAC形式與傳統PLC很相似,但性能卻廣泛全面得多。PAC是一種多功能控制器平臺,它包含多種用戶可按照自己意愿組合、搭配和實施的技術和產品。與其相反,PLC是一種基于專有架構的產品,僅僅具備了制造商認為必要的性能。
PAC與PLC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們的基礎不同。PLC性能依賴于專用硬件,應用程序的執行是依靠專用硬件芯片實現,因硬件的非通用性會導致系統的功能前景和開放性受到限制,由于是專用操作系統,其實時可靠性與功能都無法與通用實時操作系統相比,這樣導致了PLC整體性能的專用性和封閉性。PAC的性能是基于其輕便控制引擎,標準、通用、開放的實時操作系統,嵌入式硬件系統設計以及背板總線。
從技術領域來看,PAC如果進入中后段發展時期,替代PLC產品的趨勢將非常明顯。當然這需要時間,技術進步的唯一條件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目前,PLC與PAC競爭中,PLC還是居于優勢地位!為什么?很簡單,同樣是時間原因,PLC誕生于70年代經過幾十年來發展,在此期間能夠在不改變主要設計元素的前提下,PLC已經非常成熟,比誕生到如今才不到15年時間的PAC具備更佳的穩定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PLC行業市場未來幾年整體性增長是必然,但是之后卻面臨PAC的嚴峻挑戰,PLC將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市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