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至工是國內一家踏實務實的機器人生產企業,記者有幸在CIROS展會上采訪到廈門至工總經理霍新龍,讓他帶我們認識這家民營工業機器人企業。
霍新龍對中國機器人市場充滿信心,“大家都認為中國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同時他還認為機器人將幫助中國應對老齡化,據相關掉調查顯示在201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總量已達13%以上,這一數字還會持續增長“工業機器人對應對人口老齡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已經在日本、歐洲等地驗證過了”。今年的CIROS展會似乎也給了霍新龍不少的信心,“去年我也來過這個展會,與去年相比今年來的人更多了,觀眾也更多了。同時今年來展會的機器人客戶比去年要多,這說明市場對機器人的認知度和需求正在提升”。
相信市場向好的同時霍新龍也認為整個機器人產業會有過熱的趨勢,但他似乎并不擔心“肯定會有過熱的趨勢,像光伏、互聯網等產業一樣大多數產業都會走過熱——整合這樣一個過程,會有些有實力的企業涌現出來”。另一方面霍新龍很在意產業的細分“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6軸的機器人,很多企業都認為做機器人就是做6軸機器人,但實際上經過一輪整合之后6關節機器人并不是唯一的機器人分類,像我們的4軸機器人還有一些服務機器人,會慢慢的滲透到市場上。”
廈門至工并不準備跟國際巨頭硬碰硬“他們資金雄厚,也有好幾十年的積累,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我們的資金實力和他們確實有差距,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和他們進行面對面的競爭,同時也沒必要趟這灘渾水”,看清形勢的同時霍新龍的目標十分明確“我們的定位就是做1-4軸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能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成本低適合很多行業的自動化改造需求,跟多自動化需求并不需要很大很復雜的系統來解決,可以用一些小的機器人來解決,將這些產品做成熟、將市場拓展好也是值得耕耘的”
廈門至工霍新龍
廈門至工當前每年有600多萬的銷售額,每年銷售大大小小的機器人產品近百套。談及我國機器人行業將來的發展霍新龍說“中國工業機器人整體上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但經過一段時期的積累一定能與他們平起平坐”他還特別提到民營企業的作用“相信將來機器人的大旗還是要由我們民族企業來扛,因為我們更靈活、更有動力”像霍新龍這樣的表態,筆者已在CIROS展會上聽過多次,改革開放的30年亦是這一點的證明,相信像廈門至工這樣的企業能扛起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大旗,讓民族工業機器人走入春天。
此次廈門至工帶到展會上的是一臺澆筑機器人、一臺教學以機器人以及一臺典型的碼垛機器人。這臺澆筑機器人可以說是廈門至工在細分類上的典型成果之一,為了應對高溫澆筑其電機等零部件全部后置于機器人底部,采用敏感的電極感應溫度應對工作中的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