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物博物館事業與科技、產業融合,裝備工業司與國家文物局科技司以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為切入點,共同開展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相關工作。
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物博物館事業與科技、產業融合,裝備工業司與國家文物局科技司以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為切入點,共同開展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相關工作。近期,兩部門共同赴西安、重慶等地調研,邀請儀器儀表企業實地了解考古發掘現場、博物館預防性保護、文物分析檢測等領域的裝備需求,邀請文博專家實地了解儀器儀表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典型案例。通過實地調研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促進了產需對接,開拓了工作思路,也為后續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我國現有各類博物館3415家,館藏文物3018.5萬件,不可移動文物77萬處,隨著文物保護由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轉變,文物保護專用裝備市場前景廣大。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與國家文物局進一步加強合作,圍繞文物保護與傳承的科技需求,探索政府引導與“制造商用戶”相結合的運作模式,通過戰略咨詢、聯合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化示范、平臺建設等方式,為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共同提升文物保護與利用水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紡織業需整體轉型升級
在不放棄紡織服裝的同時,配合醫療、衛生、建筑、交通等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著眼于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使紡織纖維材料與制品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