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持續近兩年之久的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終于初現曙光,朝著令人感到寬慰的方向發展——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日前與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共同出席一年一度的中國-歐盟經貿混委會,高虎城表示,中歐雙方均有意愿和誠意通過價格承諾談判妥善解決光伏爭端。歐委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也申明,歐方希望尋求友好的解決方式。德古赫特對媒體透露,中歐雙方就光伏案已在大框架上達成一致,技術性問題仍需一段時間討論,有信心在未來幾周內解決。
這一縷曙光是否讓長期處于“嚴冬”的國內光伏產業感到一絲暖意?
無法挽救歐洲市場?
相關資料顯示,價格承諾是指根據WTO相關協定,在進口方當局做出初步裁決存在傾銷、工業損害及其因果關系后,如果出口商主動承諾提高有關商品的出口價格或停止以傾銷價格出口,并且得到進口方當局的同意,那么反傾銷調查程序可以暫時中止或終止,而不采取臨時措施或征收反傾銷稅。歐盟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曾在彩電和鎂磚兩起案件上允許中國企業采用價格承諾。
而此次中歐光伏“價格承諾談判”的具體內容為:中方承諾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不低于某個最低價格,并設定具體時間期限;中方承諾將每年出口至歐洲的組件限定在一定的規模范圍內。而作為交換,歐盟將不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這是自6月4日歐盟對華光伏“雙反”初步做出“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在近兩個月內征收11.8%,之后可能提至47%的反傾銷稅稅率”的裁定后,出現的重大轉機,因而受到國內光伏產業界的廣泛關注。
浙江大展光伏總經理徐慧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不愿放棄歐洲市場,希望中歐談判最終能夠達成一致!”徐慧透露,大展光伏曾向歐洲市場出售光伏組件,市場經驗表明,歐洲市場是很歡迎中國光伏產品的,只是因為歐盟采用反傾銷、反補貼和反壟斷等措施,不得已放棄了對歐盟的出口。此番中歐雙方若能在價格承諾上達成共識,將對恢復對歐出口產生一定積極意義。但“關鍵還要看最終達成的價格門檻是多少,如果門檻太高,還是難以接受的”。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此前中方已經向歐委會提交過價格承諾方案,但此后歐方的消極態度表明其并不能接受中方提出的條件。“如果按照歐盟光伏企業向歐委會反饋的最低限價條件,未來中國對歐光伏產品出口組件價格可能須不低于1歐元/瓦,這明顯遠高于目前中國企業輸歐組件平均0.4-0.6歐元/瓦的水平。如果價格承諾限定于此,則意味著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毫無競爭力可言”。
“果真如此,我們寧愿丟掉歐洲市場。”這位人士聲稱。
保市場就是保生存
“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不要輕言放棄歐洲市場!”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長期關注光伏產業的生存狀況,十分了解光伏企業當前面臨的困境。他強調:“有市場才能獲得繼續生存和競爭下去的機會。”
“價格承諾雖然意味著中方將在出口價格上作較大讓步和妥協,但為了讓中國光伏產業能夠獲得生存下去的機會,作出讓步和妥協是必須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歐盟的訂單,才能讓企業活下去。這個讓步是很大,但當前國內整個光伏產業都處在困境當中,相比之下,首要問題是確保生存,然后才能挖掘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周德文坦承,價格承諾意味著國內光伏企業將失去很大的利潤,大致是在原來基礎上失去30%的利潤。但為了保住市場并生存下去,這個犧牲是值得的,當前要努力做到不虧本。
歐美是中國光伏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歐洲人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是感興趣的,常聽到歐洲人開玩笑說:“我們需要你們的光伏產品,但我們沒有錢,最好是你們捐獻給我們一些。”中國光伏產品質優價廉,所以他們也不會輕言放棄中國產品。“這是我們在談判當中最大的底氣。”
周德文同時強調,要防止另外一種可能存在的危險,那就是在實行價格承諾之后,雖然貿易戰打不起來,但也意味著中方在友好協商的前提下,必須主動放棄反制的權利,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最終導致企業無法獲得實際利益,吃啞巴虧,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但無論如何談判應以和解為前提,中歐雙方協商和解總比貿易戰要好。雙方都要拿出誠意,總歸會談成的。未來一個多月的貿易談判是很關鍵的,為很好地應對談判,應形成很好的三方機制(即政府、企業和商協會三方共同努力應對的機制),選出最好的談判代表,積極應對對歐貿易談判。
“相信在對歐兩個月的貿易談判當中,我們會取得最好的談判結果!中央已高度重視,所以兩個月內中國企業不要輕言倒閉,也不要輕言放棄歐洲市場。李克強總理日前在河北省考察時表示,‘當前中歐談判成效是有的,但談判沒有結束,我們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希望企業挺過兩個月。’其實就是在暗示兩個月后情況會有所改變。”周德文信心滿滿地說。
痛苦中還有出路
對于企業而言,信心雖然是有的,但每天必須面對的是生存的壓力和痛苦。徐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用“不好”、“痛苦”、“難捱”等等詞匯來形容企業當前的狀況,她透露,企業的光伏產品已停產。
徐慧苦笑著說:“負責任的企業就很難受!”
至于造成當前痛苦的原因,徐慧說,主要是投資過度造成的。前些年市場看好時,地方政府十分鼓勵發展光伏產業,于是企業投了幾千萬進去,可后來國內經濟不景氣,政府扶持力度不大,資金鏈斷裂,銀行也越來越嚴苛,催款催得很厲害,萬一還不了貸款就打入黑名單。去年好不容易還了銀行6000萬元,但之后1分錢都貸不出來了。
另外三角債虧欠很厲害,打官司成了家常便飯,于是臉皮也學著變厚了,讓律師出面就是了……
徐慧坦言,當前企業最需要的是資金,生意不怕虧,就怕停!政府政策要明朗,銀行催款別催得那么急,讓企業緩緩!這樣的話,企業還是有機會的,比如企業最近又籌了1000萬元投資發展LED節能燈,用于購置設備、組件和研發,希望相關部門給企業以生路,也許能夠撐到2015年吧!
周德文十分了解國內光伏企業現實的痛苦。他說:“光伏作為國家曾極力扶持的新能源產業,當前可稱得上‘內外交困’,在國內,銀行銀根緊縮惜貸,導致企業融資難并失血過多,資金鏈斷裂;對外,歐美等主要的出口市場均對中國光伏產業采取反傾銷和反補貼,使中國光伏產業腹背受敵。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對光伏產業實行一定程度的補貼和扶持,不要讓光伏產業全軍覆沒。”
同時我們還要積極挖掘其他海外市場,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洲等,積極挖掘國內市場,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周德文透露,官方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供熱實施方案》,方案重點落在以太陽能、地熱和生物質能等供熱方式為主的供熱應用上,按照這一方案,到2015年中國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光熱發電替代標煤規模將達5000萬噸左右,到2020年約達1億噸。這對于困境當中的光伏產業將是個很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