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省第一座太陽能提灌站——寧南縣披砂鎮大花地村太陽能提灌站、中國目前流量最大太陽能提灌站——寧南縣新村鄉碧窩村太陽能提灌站雙雙成功投入使用,并通過專業驗收。標志著太陽能農業灌溉中的應用取得歷史性突破。
攀西地區“十年九旱”,農村機電提灌是農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在攀西地區建設機電提灌站,山高路險、溝壑縱橫,架設輸電線路困難、且成本較高。省農業廳、財政廳以農村機電提灌建設項目為支撐,大膽探索太陽能在我省農業灌溉中的技術創新與示范。寧南縣大花地村和碧窩村項目示范區,以前一直靠天吃飯,農時無保障,產業單一,產量產值低。兩村都是以桑蠶產業為主,以前桑樹無水澆灌發芽長葉慢,影響春夏兩季養蠶數量,套種作物也只能選豆類等大春耐旱作物,小春幾乎無法套種,每畝產值只有0.8萬元左右。
太陽能提灌站建成后,當地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6215大行桑,套種大春玉米、紅薯、豆類、花生和小春馬鈴薯、玉米等作物,項目區經濟效益顯著提升。經測算,有水源保障后,每畝桑樹養蠶四季可以養5張,產值為7000元,冬季11月到次年2月套種冬季馬鈴薯畝產值為6500元,2月到10套種玉米、豆類、花生或紅薯等畝產值約為4000元,一年畝產值達1.75萬元,糧食產量超過1噸。與此同時,由于農業生產用水充足,當地引進項目業主,在灌區內建設生產作業廠,積極發展“工廠化養蠶”、“果桑兼用”和桑葉茶等產業延伸項目,產業附加值不斷提高,為當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拓寬了路子。“千斤糧萬元錢”、“噸糧5千元”的糧經復合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