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光熱之路坎坷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西門子能源業務領域旗下的太陽能業務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中一部分為光伏發電總包業務,另一部分為光熱電廠總包及組件生產業務。
事實上,時至今日,西門子(中國)官方網站上仍然介紹,其可“為大型陸基和屋頂光伏發電廠提供總承包服務和交鑰匙工程”;亦可“提供廣泛的太陽能聚熱發電解決方案,提供包括所有關鍵部件的一站式太陽能聚熱發電廠解決方案”、“提供將近70%的太陽能熱電廠的部件”。
而由此可見,作為可以為客戶提供總包并組件服務的聚熱發電業務(即光熱業務),正是西門子太陽能業務板塊中的優勢所在(光伏發電方面,西門子僅提供總包服務)。
所謂光熱發電,即通過聚集太陽光所產生的熱能,加熱水或空氣產生蒸汽驅動發電機工作。雖然其與光伏發電一脈相承,同屬太陽能產業,但相較光伏“利用多晶硅電池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原理,兩者間卻大相徑庭。
中關村科協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光熱發電的優勢在于它不需要多晶硅電池板對光能進行轉換,所以就不需要多晶硅,也自然就不存在污染問題。此外,在光熱發電站達到一定規模的前提下,其電價較光伏具有一定優勢,根據國際經驗(理論值),1000兆瓦的光熱電站電價能夠降至0.7元-0.8元每千瓦時”。
但事實上,隨著市場形勢的不斷惡化,西門子光熱之路愈發坎坷。對于光熱業務,西門子在給予《證券日報》的采訪回復中也著重提到,“由于聚熱太陽能接收器的普及水平,在目前及可預測的太陽能市場中都處于較低的水平,這使收購計劃很難同時滿足買賣雙方的需求”。
對于此次關閉旗下太陽能業務部門,西門子所需付出的代價,坊間流傳,西門子將裁員280人,其中絕大多數都在以色列業務部門。而關閉這一業務所需花費近5000萬歐元的成本。
不過,西門子并未在給予《證券日報》的采訪回復中證實上述內容及數字。其介紹,“西門子決定停止該業務的生產活動并對該業務進行調整,使西門子能夠完成在建項目并為現有客戶提供現場服務,以履行質保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