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擬推六項解決措施直指困擾光伏行業的發電量收購、補貼發放不到位、融資困難等問題,仍在低迷中徘徊的光伏行業迎來一絲曙光。受此消息提振,光伏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上表現搶眼。光伏行業能否藉此擺脫困境,走出寒冬?未來哪些細分行業將會重點受益?
與去年12月份溫總理主持的國務院會議上公布的“國五條”相比,此次政策具體有哪些不同?將產生怎樣積極的作用?王玲回復,會上提出了六項舉措以促進光伏產業發展:1)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促進合理布局,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2)電網企業要保障配套電網與光伏發電項目同步建設投產,優先安排光伏發電計劃,全額收購所發電量;3)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支持政策,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4)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5)支持關鍵材料及設備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光伏產業標準和規范建設;6)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抑制產能盲目擴張。
相較12年12月溫總理主持的會議所提出的“國五條”,本次會議更為強調分布式光伏的應用以及保障分布式補貼的及時發放。本次會議的召開充分說明了國家政府大力支持光伏產業走出困境和健康發展的決心,有助于擴大國內市場,將利于國內光伏產業走出歐洲雙反所致的困境。
后續政策還需更明晰具體的支持措施,將政策落地,特別是電價的補貼政策(包括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以穩定產業的預期,進一步調動企業積極性。同時,預計后續具體政策出臺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