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強行通過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稅的決定,除造成我國產業重創之外,歐洲地區的光伏市場也將會受到重創,工作崗位將大量失去。
2013年6月4日晚,歐盟正式作出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稅的決定,使本就處于行業危機中的中國光伏產業再受重創。不過,此次決定不光造成中國產業大量損失,也將使歐洲地區光伏產業也將受到較大創傷。
此前,歐盟光伏行業協會可負擔太陽能聯盟(AFASE)向歐盟強調:對華光伏雙反案將同樣重創歐盟光伏業。AFASE支持的調查報告說,如果對華光伏產品征收20%的關稅,歐盟將在此懲罰性措施執行后的第一年失去工作崗位11.56萬個、到第三年總共造成的崗位流失將擴大至17.55萬個;并分別在第一年和前三年造成47.4億歐元和180億歐元的產業附加值損失。如果懲罰性關稅提高至60%,對就業的影響將會更糟糕。
報告也顯示,盡管施加懲罰性關稅的確會在歐盟新增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但遠遠不足以平衡流失的工作崗位。若在2013年開始征收懲罰性關稅,在三種不同關稅情景下的結果是,沒有新增工作崗位;新增1.5萬個,同時失去21.47萬個;新增4.1萬個,同時失去23.48萬個。
IHS預計,2013年全球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仍有望增至35GW。這一增長的動力來自于以中日為代表的亞洲激增的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而其中歐洲市場份額將由2012年的55%繼續下滑。
報告預計,反傾銷關稅以及其它因素(含系統激勵政策的改變)將導致歐洲2013年新增光伏裝機量同比下降33%,至11.6GW。盡管跌幅巨大,IHS仍認為,受益于亞洲激增的市場需求,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將從2012的31GW增長至2013年的35GW,增幅11%。
IHS預測,歐盟針對中國產品啟動懲罰性關稅將加速歐洲裝機量的下滑,其中德國與意大利受損最為嚴重。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亞洲已成為帶動全球光伏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IHS對亞洲市場的預測值首次超過15GW,占到全球市場的45%——這亦是亞洲市場規模首次超越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