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天山水泥、冀東水泥等龍頭上市公司在內的17家企業被環保組織查出屢屢違規排放廢氣污染物,同時,其中的16家公司回避履行披露義務。
國內知名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與綠色江南、綠色瀟湘、商道縱橫等多家機構今天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共同發布綠色證券首期報告。報告披露,水泥企業與火電、鋼鐵等高耗能產業是最大的排放源。其對我國大范圍出現的持久性的灰霾天氣“貢獻”突出。
環保組織稱,10年投入4萬億控制污染未見拐點,我國污染治理不缺乏技術和資金,缺的是一個有效的動力機制。
水泥污染直接影響灰霾天
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多家組織今天發布的綠色證券首期報告稱,水泥業因其巨大的環境影響,成為綠色證券的首選行業。
報告說,近年來,持續擴張的中國水泥市場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目前在滬深兩地上市的水泥公司總市值已超過了2200億元;2012年我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已分別是世界第二大水泥生產國(印度)和第三大水泥生產國(美國)的8.5倍和29倍。
日益受到投資機構追捧的水泥行業卻始終沒有解決污染問題。據報告透露,中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而生產過程中粉磨、高溫煅燒等工藝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電能,同時釋放出顆粒物等污染物質。水泥行業粉塵排放占到工業排放總量的30%,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至12%,由此對灰霾天氣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
報告表示,據測算,水泥工業顆粒物排放占全國顆粒物排放量的15%至20%。而環保部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水泥工業的粉塵排放占到工業排放總量的30%。
報告認為,水泥行業是我國重金屬汞污染的主要工業排放源之一。但是,水泥廠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水泥上市公司普遍環境違規
“截至2013年6月,在中國污染地圖數據庫以‘水泥’,‘混凝土’為關鍵字檢索,顯示有超過3500條的環境監管記錄。”報告認為,水泥行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環境違規。
據環保組織介紹,在其此次調研的17家水泥上市企業中,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存在多達28條的環境監管記錄,部分記錄顯示冀東水泥下屬企業曾發生多次超標排放廢氣等違規行為,被當地環保部門列入不達標企業的通報名單。
在2012年4月的環保部門監督性監測中,大同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被查出全廠12個廢氣排放口的顆粒物均超標排放,有的排放口超標倍數高達5.5倍。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量水泥企業存在污染問題,而其中作為行業龍頭的上市公司也屢屢違規超標排放。”環保組織稱,17家水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共存在170多條的環境監管記錄。
環保組織表示,據實地調研發現,天山水泥和南方水泥部分企業的污染問題,正給環境和居民帶來影響。
執法不嚴環境訴訟難
包括水泥企業在內的一些污染行業始終不能解決污染問題,是污染治理技術不過關嗎?對此,環保組織的回答是,技術不是問題。
環保組織表示,在中國,一些工業生產環節存在著普遍的污染現象,而基本的污染治理技術其實早已存在。“近10年來,國家投入了約4萬億元進行污染控制。然而,污染的整體形勢依然嚴峻,治理的拐點依然沒有到來。”環保組織認為,解決中國環境問題的最大障礙,首先不是技術和資金的欠缺,而是缺乏一個有效的動力機制。
“動力不足,源自執法不嚴、環境訴訟難。”報告表示,由于環境監管弱勢,違法成本低,導致排污企業將自身生產成本轉移到社會環境成本中,一些違法企業更是將行政罰款當作對非法排污的認可;加之環境司法體系尚未完善,環境侵權的訴訟往往遭遇立案難、鑒定難、執行難等種種困境,保障公眾環境權利的最后一環亦無法發揮作用。
“而在環境執法難和訴訟難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將經濟發展置于環境保護之上,使得環境執法、司法難以正常的運轉。”環保組織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行動機構曾發布報告,估算2008年由于全球人為活動導致的環境成本達6.6萬億美金,占當年全球GDP的11%;而其中全球3000家上市公司所造成的“環境損害”成本就達2.15萬億美金。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國務院新近部署了防治大氣污染的10條措施,其核心是要節能減排。而水泥、鋼鐵、火電等高耗能產業,特別是其中作為龍頭的上市公司,應當分擔減排重任,不負社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