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破解醫療器械創新難:廣東撬動醫療器械創新

時間:2013-06-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經過不斷努力,廣東醫療器械產業已經成為產品門類齊全、創新能力增強、市場需求旺盛的“朝陽產業”,行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25%。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區,形成多個醫療器械產業特色集群,擁有海內外上市醫療器械企業10家。

作為“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合作方之一,達安健康集團公司擁有符合國際要求的檢驗與病理技術標準、遍布全國的標本物流體系、自主開發的檢驗信息管理系統、社區健康在線網絡平臺。它通過整合自身資源,與各縣市基層醫院合作,共建“區域醫學服務中心”,為轄區內的其他醫療機構服務。

梅州市蕉嶺縣中醫院聯合蕉城鎮、新鋪鎮等8家鄉鎮衛生院,構成三級檢測體系。在達安健康集團幫助下,統一導入實驗室標準化、全面質量管理等服務內容,標本集中檢測,提高儀器使用率,保證檢測質量。這些鄉鎮衛生院也無需投入大型檢測儀器,平均每家節省投入40萬元左右。

“通過創新基層醫療服務系統,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醫療服務模式。”達安健康集團戰略發展總監林穎嘉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通過服務標準化,推動創新集群化。廣東制定產品推廣目錄,出臺激勵政策,從科研項目、政府采購、設備配置、稅收、價格和收費等方面傾斜支持,全程拉動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應用,優化產業環境。同時,鼓勵企業、高校、醫院共建研發機構,逐步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利用創新醫療器械產業聯盟,重點突破醫學影像、生物醫學材料、醫用電子、植入式器械等方面核心關鍵技術,開發創新高水平“產品群”。

經過不斷努力,廣東醫療器械產業已經成為產品門類齊全、創新能力增強、市場需求旺盛的“朝陽產業”,行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25%。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區,形成多個醫療器械產業特色集群,擁有海內外上市醫療器械企業10家。

廣東省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周凌宏認為:“產品創新,不能單打獨斗,必須公平競爭,集群發展。”

增強后勁

醫療器械產品創新投入大、周期長、回收慢,資金不足成為多數中小型企業持續創新的最大難題。為此,廣東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疏通融資渠道,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和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

廣東提出,引導政策性銀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醫療器械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信貸支持;組織高科技醫療器械企業與銀行部門的銀技對接與銀企合作。

這種金融服務模式,包含多個層面:金融機構出資購買設備,或向設備廠家提供賣方信貸集中購買設備,醫院或醫院主管單位分期付款,向金融機構支付設備款;設備廠家先提供設備給醫院使用,醫院或醫院的主管單位分期付款,向廠家支付設備款;設備廠家與第三方運營管理機構合作,探索試劑耗材分攤等方式投放設備,組建區域性檢驗檢查中心等。

“與跨國巨頭相比,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勢單力薄,基層醫療機構財力有限。引入金融服務,可有效降低基層財政或購買設備單位的年度資金支出,加快配置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速度,將科技惠民落到實處。”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說。

金融服務體系創新,企業技術創新提速。在示范點,配置的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整體性價比高、性能可靠、操作簡便,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同時,數字化彩色多普勒超聲設備、血液透析機、數字化X射線機等一批技術先進的國產醫療設備打入三甲大型綜合醫院。

金融服務模式創新,促進了金融機構、醫療機構、生產企業的深度合作,增強了可持續創新后勁。醫院通過“應用評價”,提出優化建議;企業通過“技術提升”,研發新產品,銀行通過“風險評估”,提供資金支持。

廣州市荔灣區衛生局副局長畢清說:“基層醫院醫療設備配置、服務體系、服務水平逐漸完善之后,將在百姓健康管理、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中發揮主體作用,為醫療改革創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作為“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合作方之一,達安健康集團公司擁有符合國際要求的檢驗與病理技術標準、遍布全國的標本物流體系、自主開發的檢驗信息管理系統、社區健康在線網絡平臺。它通過整合自身資源,與各縣市基層醫院合作,共建“區域醫學服務中心”,為轄區內的其他醫療機構服務。

梅州市蕉嶺縣中醫院聯合蕉城鎮、新鋪鎮等8家鄉鎮衛生院,構成三級檢測體系。在達安健康集團幫助下,統一導入實驗室標準化、全面質量管理等服務內容,標本集中檢測,提高儀器使用率,保證檢測質量。這些鄉鎮衛生院也無需投入大型檢測儀器,平均每家節省投入40萬元左右。

“通過創新基層醫療服務系統,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醫療服務模式。”達安健康集團戰略發展總監林穎嘉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通過服務標準化,推動創新集群化。廣東制定產品推廣目錄,出臺激勵政策,從科研項目、政府采購、設備配置、稅收、價格和收費等方面傾斜支持,全程拉動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應用,優化產業環境。同時,鼓勵企業、高校、醫院共建研發機構,逐步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利用創新醫療器械產業聯盟,重點突破醫學影像、生物醫學材料、醫用電子、植入式器械等方面核心關鍵技術,開發創新高水平“產品群”。

經過不斷努力,廣東醫療器械產業已經成為產品門類齊全、創新能力增強、市場需求旺盛的“朝陽產業”,行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25%。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區,形成多個醫療器械產業特色集群,擁有海內外上市醫療器械企業10家。

廣東省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周凌宏認為:“產品創新,不能單打獨斗,必須公平競爭,集群發展。”

金融配套

增強后勁

醫療器械產品創新投入大、周期長、回收慢,資金不足成為多數中小型企業持續創新的最大難題。為此,廣東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疏通融資渠道,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和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

廣東提出,引導政策性銀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醫療器械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信貸支持;組織高科技醫療器械企業與銀行部門的銀技對接與銀企合作。

這種金融服務模式,包含多個層面:金融機構出資購買設備,或向設備廠家提供賣方信貸集中購買設備,醫院或醫院主管單位分期付款,向金融機構支付設備款;設備廠家先提供設備給醫院使用,醫院或醫院的主管單位分期付款,向廠家支付設備款;設備廠家與第三方運營管理機構合作,探索試劑耗材分攤等方式投放設備,組建區域性檢驗檢查中心等。

“與跨國巨頭相比,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勢單力薄,基層醫療機構財力有限。引入金融服務,可有效降低基層財政或購買設備單位的年度資金支出,加快配置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速度,將科技惠民落到實處。”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說。

金融服務體系創新,企業技術創新提速。在示范點,配置的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整體性價比高、性能可靠、操作簡便,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同時,數字化彩色多普勒超聲設備、血液透析機、數字化X射線機等一批技術先進的國產醫療設備打入三甲大型綜合醫院。

金融服務模式創新,促進了金融機構、醫療機構、生產企業的深度合作,增強了可持續創新后勁。醫院通過“應用評價”,提出優化建議;企業通過“技術提升”,研發新產品,銀行通過“風險評估”,提供資金支持。

廣州市荔灣區衛生局副局長畢清說:“基層醫院醫療設備配置、服務體系、服務水平逐漸完善之后,將在百姓健康管理、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中發揮主體作用,為醫療改革創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