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電制造業轉型之供應鏈“革命”

時間:2013-06-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5月29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2013首屆全國機電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發展論壇”上表示:“走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之路,是中國機電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點路徑。”

近年來,中國機電制造業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過去規模化、粗放式的發展日漸難以為繼,產業轉型之聲不絕于耳。究竟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很多人都在思考、摸索。

5月29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2013首屆全國機電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發展論壇”上表示:“走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之路,是中國機電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點路徑。”

增長的陷阱

“讓你成功的,正在導致你失敗”。這是美國注冊采購經理、西斯國際執行總監劉寶紅不久前在一篇著文中說的一句話。他用“增長陷阱”一詞,形象地描述了當前中國很多制造企業的處境。

過去幾年,很多制造企業在高速增長的過程中采取了規模化、粗放式的發展戰略,擴建更多的生產設施,放置更多的庫存,雇傭更多的員工……當其市場份額達到臨界點之后,增長速度放緩,而在慣性的作用下,成本持續增長,尤其是高增長階段投資的固定設施開始運營、折舊。吃掉僅有的一點盈利之后,企業就陷入高增長、高成本無以為繼的“增長陷阱”。近幾年,受到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增長陷阱的效應被進一步放大。

要避開這個“陷阱”,企業必須要在供應鏈管理上作文章。過去,中國很多企業都是憑借“低成本”實現快速擴張,比如說低廉的勞動力和有利的匯率,這些憑仗現在遇到了挑戰。關鍵是,由于很多制造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水平較低,無法滿足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需求。

恩富東方軟件(北京)有限公司商業顧問連強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中國不少機電制造企業在物流上面臨著三方面的挑戰:一是倉庫作業缺乏先進的物流軟件支持,無法進行精細化管控,錯誤率較高,作業效率低下;二是由于物料庫存不準,生產排序上線難以形成有效管控;三是與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之間的供應鏈協同上存在不及時、不準確的問題。

簡而言之,中國機電制造企業迫切需要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上進行一場“革命”。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深圳路迪斯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耀平在該論壇上說道。他認為,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對于中國機電制造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程耀平總結了機電制造企業供應鏈的特點,一是供應商數量種類多而且復雜,二是核心元器件境外采購比例較大,三是運輸方式多樣化、時效要求高,四是結算方式多樣、資金效率要求突出。“專注核心競爭力,是現代企業的基本特征之一。”他說:“機電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企業與其分散精力在這方面,不如交給專業的供應鏈服務商去做,自己集中所有精力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這也符合經濟全球化下制造業精益制造的需求。”

程耀平在論壇上說,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外包可以給機電制造企業帶來很多好處:首先就是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因為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公司擁有成熟的運輸和倉儲體系,有豐富的包括關稅優惠政策在內的很多物流專業知識,避免企業的管理成本浪費。其次,可以使得機電制造企業的供應鏈成本更具有彈性,永遠都跟著物流量走,不會在營業不景氣的時候還要維持人員和固定資產投入。另外,還能幫助機電制造企業拓展新的融資渠道,幫助解決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對接問題。據其介紹,深圳路迪斯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為搭建一個高效的、低成本的、安全可靠的供應鏈服務平臺而努力,其業務規模近年來正在迅速攀升。

事實上,與程耀平持相同意見者,比比皆是。

燎原之勢

深入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兩業聯動”,成為本次論壇的廣泛共識。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王慧敏在論壇上對“兩業聯動”新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除了程耀平之外,巴卡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陳亮、卡特彼勒中國運輸網絡控制中心經理朱國慶、長春一汽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規劃部部長高躍峰、北京京城工業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耿永禎等分別向與會眾人分享了他們在機電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上的經驗和心得,就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推進供應鏈整合重構發表真知灼見。

據了解,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第三方物流比較盛行,實踐證明制造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具有明顯優勢;但在國內,制造業物流外包的概念雖然早已提出,但是制造企業自營物流仍是主流,許多企業并沒有更多地將物流業務外包出去。現代物流自20世紀末引入中國,雖然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迅速增長,但總體上說還處于興起和發展階段。

幾年前,或許很多企業已經摒棄了“重生產、輕流通”的思維,或許正念叨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猶豫要不要將物流業務外包。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企業開始嘗試專業化的供應鏈優化運作,尤其是汽車和IT行業。幾年前備受關注的物流外包,已經開始沿著供應鏈管理集成的方向縱深發展。專業化的行業物流平臺在機電制造業中的應用,越發顯示出迷人的魅力。

時不我待,機會永遠只會垂青善于把握的人。無論當前仍面臨著怎樣的認識不足和利益糾葛,中國機電制造業供應鏈的資源整合與重構都是大勢所趨。正如該論壇主持者、北京交通大學張曉東副教授所言:“今天,還只是一個開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