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叢林”古德寺,將回歸全盛
武漢“四大叢林”之一古德寺,將回歸全盛。
6月3日,漢口古德寺擴建的大殿進入內部裝修、鋪設管道階段。自2009年古德寺擴建工程開始,未來規劃中的寺廟占地面積將擴大5倍,達到2.5萬平方米。這與歷史上處于全盛時期的古德寺的占地面積旗鼓相當。
歷史記載,這座充滿異域風格的寺廟全盛時期曾占地3萬平方米,在1921年第三次擴建中修建了最為著名的圓通殿。
1931年武漢大水,全寺受損嚴重。1974年,古德寺又被撥給武漢照相機廠,大部分寺廟建筑被毀,圓通殿也被用來生產照相機內部設備,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才被劃歸寺院,重新建設。
現在的古德寺,逼仄于漢口黃浦路上滑坡5000平方米的空間內,在規劃中等待突圍。
本報記者錢燁采寫/攝
歷史
游方僧人結廬修行,初有“古德茅棚”
5月17日。像往常一樣,住在黃浦路上滑坡的居民李秀英拎著念珠,從兩旁狹窄的街道向古德寺走去,寺內公共信息欄上寫著將為佛教中釋迦牟尼諸神慶祝生日,李秀英是上滑坡眾多信眾中的一位。
很多同行的寺內居士都很難講清關于古德寺的歷史,有人說它有300年歷史,住在漢陽動物園的張子英認為古德寺的由來與緬甸的阿難陀寺有關。
研究武漢歷史的民間學者劉謙定認為古德寺最早修建于清光緒年間,沒有那位居士說的已經有300年歷史。
最初修建古德寺的是一位法號叫隆希的游方僧人,在今漢口黃浦路一帶相中了一個叫石鼓墩的高地。他認為這里左繞長堤,面前有水,是塊風水寶地,于是他決心在此結廬修行。
劉謙定介紹,清朝光緒初年,漢口黃浦路及后湖一帶,都是一些沼澤地和土墩子。與幾公里開外長堤街、漢正街相比,此地可謂人煙稀少。
古德寺在建成之初,因為缺乏資金,其前身是一座被稱為“古德茅棚”的小寺廟。寺里隆希法師,四處弘揚佛法,很快得到附近幾座寺廟的支持與追隨,而隨著漢口作為通商口岸被強行打開,國內外的商賈走販也開始會聚于黃浦路一帶,最初一批信奉者出現。
1909年,年事已高的隆希法師將寺產傳給出身歸元寺的昌恒法師,并開始古德寺的第一次擴建工程。
1911,武昌起義爆發。歷史上著名的陽夏保衛戰就在今黃浦路開始打響,當時剛剛竣工的古德寺擴建工程陷入了起義軍與武昌守軍的拉鋸戰,寺內被作為起義軍的救護地點醫救傷員。因為護國有功,在武昌起義結束后,古德寺得到政府資助,并進入更大規模的擴建。
現在看到的極具異域風格的圓通殿是在1921年開始修建,華中科技大學建筑學教授萬謙認為,此時的古德寺儼然成為武漢“四大叢林”之首,極具財富,甚至在建國初期淪為“地主”,要求整改。
古德寺經過第三次擴建而達到鼎盛,占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在隨后的1974年,劃為“地主”身份的寺院被撥給武漢照相機廠使用,用來生產傻瓜相機內部的零件。
為了適應廠房加工的需要,寺內大部分佛教建筑都被拆掉,揭竿而起的是上世紀50年代末期出現的灰色水泥的方形大樓。一位在武漢照相機廠工作20年的退休職工楊樹喜告訴記者,圓通殿沒有拆,是因為內部空間很充足,考慮到節省資金,重新利用大殿內的空間可以很好地為生產服務。
不過為了鋪設管線、機床,大殿內也遭到一定損壞。楊樹喜說,除了寺內的圓通殿,其實還保存著一口水井,兩棵很有年頭的銀杏樹。不過,因為環境逼仄,我在兩次探訪中都沒有找到那口古井,而兩棵銀杏樹就佇立在僧舍后面瓦房內,幾乎沒有伸展空間。
現狀
新建的大殿,仍然繼承緬甸“阿難陀”風格
從google地圖查閱古德寺的所在,可以俯瞰黃浦路北段巨大的城中村分布,上滑坡位于這個城中村的最北端,也是將古德寺包圍最嚴密的一個街區之一。
5月17日,在第一次探訪古德寺時,穿行在這些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建筑內,可以看到不少的信徒,從各個小巷冒出來,緩慢地向新建后街移去,手執念珠的不僅有本地老人,還有年輕的觀光客。
據在此工作20年的楊樹喜說,武漢照相機廠設立之初,這里是從蔡甸、黃陂趕過來的菜農的集散地,也是遠近最大的農貿市場交易區,但是在后來的城鄉一體化改建浪潮中,新建前街、新建后街涌進了越來越多的人口,雖然這幾年聽到要拆遷,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密集、逼仄的街道,也為古德寺提供了長期信奉的教徒。不過相對于寺廟穩定的信眾,怎么能夠將寺廟周圍眾多的居民滿意搬出,是寺院首先要考慮的棘手問題。
2009年,古德寺首先對靠近軍管區的北側進行修復。在問及寺院施工過程有沒有具體規劃設計單位時,寺內住持介紹擴建工程是根據寺內僧人的意思進行施工。
住持稱,早在2001年,市宗教局和佛協組織了古德寺內的幾位法師和專家一同前往緬甸的阿難陀寺進行了參訪。目的是參考緬甸阿難陀寺的建筑風格,為以后保護和開發古德寺作參考。
根據帶回的資料,古德寺請專家設計出了一座緬泰佛寺風貌的山門,現在已經竣工。
在記者電話詢問武漢文物保護處時,處長張頌明表示,古德寺屬于省級文保單位,相關的擴建、設計問題必須申報湖北省文物局才能夠獲得審批,而對于古德寺這次擴建有沒有一個具體的設計單位,張頌明不置可否。
6月3日,在第二次探訪古德寺時,擴建部分的大殿已經在鋪設管道,內部裝修。一位在場的施工人員證實了寺內住持的話,稱該大殿沒有設計單位,怎么建設是按照住持與寺內僧人的意思,報批文物局后,再由他們施工。
外部已完成裝修的大殿,比較于東側的圓通殿,在風格上繼承了緬甸寺廟的風格,而在外表細節處理上顯然沒有圓通殿精美。
當天負責大殿裝修的負責人稱,圓通殿已經有阿難陀寺的主要風格了,而且造型精美。現在圍繞圓通殿修建的大殿,要形成一種眾星拱月一樣的效果,在中間體現圓通殿的地位。
對于棘手的拆遷問題,寺內住持也介紹說,古德寺現已追回部分地產,而進一步擴建寺廟的愿望可能面臨很大阻力。寺廟周圍存在軍管區與原武漢照相機廠留下來的退休工人宿舍,要解決這些問題,僅靠寺廟的力量,很難辦到。
現在70多歲的武漢照相機廠退休工人楊樹喜告訴記者,今年5月已經接到街道辦的登記,但對于古德寺什么時候將采取更大規模的擴建工程,他也不知。
圓通殿頂部的十二諸天雕塑。
新修建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