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雙反”壓力下,中國的光伏企業也在嘗試著變換自己的視野。
“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遭遇‘雙反’,因此更加關注國內市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如此表示。
此外,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涉及光伏的標桿電價以及光伏電站的補貼問題。這似乎讓中國光伏產業在當前的困局中,依稀見到一絲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開拓新興市場外,部分光伏組件企業開始將國內市場需求的激活點放到了分布式光伏上,從產業上游往下游拓展。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胡潤青曾表示,中國屋頂光伏的安裝潛力可達40萬兆瓦以上。
記者最近在江西實地走訪,以晶科能源等企業為樣本,試圖厘清光伏企業的求變之道。
現狀:越生產越虧損
5月30日晚上7點半,江西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交接班的數萬名員工,使得這個離市區近10公里的開發區熱鬧起來。江西晶科能源公司就坐落于開發區西側晶科大道的兩旁。
今年以來,晶科能源國內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以上,“春節期間6000多名員工堅守生產一線。”江西晶科能源公司副總經理余木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該公司今年訂單已經排滿,前段時間公司又招聘了2000多名員工。
不過,企業也有自己的擔憂。“現在公司接到訂單繼續生產,只是不盈利。”余木森道出實情。
據晶科能源企劃部負責人徐清華介紹,正常情況下,光伏行業的毛利應該在20%左右,但現在只有10%,為了留住客戶,堅持生產。徐清華還稱,有些訂單還不敢接,生產得越多,虧損越厲害,陷入越生產越虧損的怪圈。
4月10日,晶科能源公布截至2012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的Q4季報。公司2012年全年凈虧損15.4億元,營收47.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5.1%。
在光伏產業低潮期中,虧損的企業不止晶科能源一家。
光伏產業是江西省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江西省發改委2008年11月的《江西省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上饒經濟開發區等3個開發區建設成光伏產業高度集聚的特色產業區。截至2012年,上饒市規模以上光伏企業達到26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0億元。在江西省的《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還提到,到2015年,全省光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不過,這一目標的實現顯然在當前遇到了困難。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光伏太陽能電池產量為4000兆瓦;2010年產量占全球生產總量的50%;2011年,光伏組件的產量占到全球的近80%。然而,繁榮在2011年9月戛然而止。歐債危機致使全球最大光伏市場歐洲的需求銳減,全球光伏產能超出需求40%,產能嚴重過剩。
“一些在2011年開始進入該行業的企業,在完成單晶硅、多晶硅爐等設備調試后,僅僅進行了短暫的試生產運行,受到光伏市場行情的影響,生產線從來就沒有正常運行過。”上饒市工信委電能科科長潘勇華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到2012年,上饒市停產半停產企業達到6家。
綜合各上市公司年報,2012年全年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賽維LDK虧損額分別高達4.919億美元、2.666億美元、10.5億美元。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光伏行業已連續6個季度虧損。
求變:瞄準新興市場
以晶科能源為例,該公司產品出口比例已由九成降至約六成,公司去年產能1200兆瓦,出口比例降到70%,其中歐洲市場占到40%左右。
在這樣的局勢下,部分企業開始主動求變,轉移市場目標。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表示,現在許多企業其實已經做好了一些準備,或者說已經開展了行動。比如說考慮在海外設廠,或者是代工的模式。
資料顯示,無錫尚德目前非歐市場的占比已高達90%,今年第一季度尚德的海外市場集中在日本和南非;英利在美國、印度和日本市場也有較大的出貨量;阿特斯在歐洲、美國、印度、日本和其他海外市場的表現可謂平分秋色,各占其20%左右的出口份額。
“今年5月份,我們基本上不供應歐洲市場了。”徐清華告訴記者,在此之前,該公司在大力開拓國內和新興市場。
晶科能源的新興市場涉及如印度、新加坡、南非。據介紹,晶科能源在南非投資近1億元,建組件廠,目前已經進入調試階段。
在中國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國內市場的潛力對于企業來說顯然更具吸引力。
2012年12月底,國務院正式通過了《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5萬兆瓦。截至目前,中國光伏發電“十二五”規劃已經做出了四次調整。在此前基礎上提高1.4萬兆瓦,而在最初1萬兆瓦的基礎上更是提高2.5倍。
晶科能源也開始由生產商向集成系統制造商轉變,在國內投資建設光伏電站,晶科能源CEO陳康平提出的公司戰略調整就是“光伏組件銷售模式深入化”。
資料顯示,從去年底二季度開始,晶科能源先后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地區建設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徐清華表示,去年該公司在國內裝機達到400兆瓦,位于國內第二的水平。今年2月20日,晶科能源宣布,與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簽署銷售協議,計劃在今年至2015年向西部光伏發電項目供應總量為600兆瓦高效光伏組件。“3年建完,每年建200兆瓦,相當于公司一兩個月的產量。”徐清華稱。
押寶:推分布式光伏電站
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國內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增長放緩,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引下,包括晶科能源等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
相對于大規模的光伏地面電站,分布式光伏設備主要安裝在家庭、工廠等建筑的屋頂上,自發自用,多余的電量再并入電網。
在歐美,分布式電站是光伏發電的主流。而在我國,七成多的光伏裝機容量都來自大型光伏電站,分布式電站僅占兩成多。2012年12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同年,在國家能源局的多份文件中,“分布式”取代光伏電站,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在提法上,光伏電站被要求“有序推進”,而“分布式”則要“大力推廣”。
分布式電站已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大力推廣的格局。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等省(區、市)都在推廣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系統。
“在光伏遭遇‘雙反’調查、企業巨虧的現實背景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被看做是啟動內需、拯救光伏行業的重要途徑。”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稱。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也有相同的觀點。他稱,分布式光伏市場巨大,一旦發展起來,能給光伏企業帶來可觀的效益。
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展上,江西省又一次走在了前面。記者在采訪中,不少企業均表示,必須要依靠國內以及新興市場的拉動,分布式電站的大力推廣,無疑將成為消化過剩光伏產能的一個重要出口。
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江西省和上饒市分別發布文件提出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畢竟有限,在國家政策明確提出了要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基礎上,分布式光伏的建設比例和力度必會加大。”曾參與了上饒市上述文件起草的上饒市工信委電能科科長潘勇華對此信心滿滿。
他對記者表示,從今年前期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安裝情況來看,3年內安裝300兆瓦應該沒有問題。目前,該市12個區縣內的工業、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屋頂,成為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目標。
300兆瓦,相當于晶科能源去年全年組件產量1200兆瓦的四分之一。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江西晶科能源公司專門成立了光伏工程應用事業部,組建分布式電站推廣、銷售和工程技術團隊,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
不過,盡管有心投入到國內光伏企業,但受制于幾年來的市場景氣度急劇下滑、虧損面加大,銀行對光伏項目的“輸血”也是望而卻步,這使得國內的光伏企業在電站項目的投入上似乎“有心無力”。
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
“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這些銀行逐漸收緊信貸。”潘勇華稱。
在采訪中,多家光伏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各大商業銀行對光伏企業單筆貸款“只收不貸”、對企業授信規模“只減不增”,影響企業資金流轉,增大了企業市場風險。
“求錢若渴”之下,企業只能尋求其他途徑。據了解,晶科能源在撫州工業園區投資1億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其資金一部分來自于銀行貸款,一部分來自自籌資金。1月29日,晶科能源還成功發行了8億元企業債券。
契機:上網電價改革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光伏企業的轉向,特別是轉向分布式光伏電站上,還需要政府補貼等多方面的助力,其中上網電價的提高無疑是關鍵。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鼓勵各省(區、市)利用自有財政資金,在國家補貼政策基礎上,以適當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的建設。江西省內的1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的項目將享受省專項資金的補助。
“我們初步設定是補貼3年,到2015年,一年補1000萬元。”潘勇華向記者表示,補貼是按當前市內商業、工業電價的10%進行。
據介紹,從今年6月20日起,江西省內的居民可以向當地縣級能源管理部門提出建設申請。按照每戶最大不超過5千瓦、平均3千瓦的裝機水平建設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一期工程補助4元/峰瓦,二期工程暫定3元/峰瓦。
不過,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潘勇華顯得有些無奈,畢竟地方財力有限,補貼也不是長久之計。
長期以來,“并網難”被認為是制約分布式應用市場全面打開的瓶頸之一。
2012年10月,國家電網宣布,接受6兆瓦(1兆瓦=1000千瓦)以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并承諾為這樣的項目接入提供便利,受理、制定接入電網方案、并網調試全過程不收任何費用。
并網問題解決之后,上網電價的確定則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征求意見稿,涉及光伏的標桿電價以及分布式光伏的補貼問題。此外,未有明確的政策細則出臺。
目前的政策是,分布式屋頂電站業主要獲得當地發改委的核準,才能拿到1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補貼。否則,國家電網只以0.4元/千瓦時的脫硫煤上網電價收購。
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發言人對記者表示,根據目前公布的電價補貼方案,光伏電站的投資也僅能維持8%~12%的偏低收益率,項目抗風險能力較弱。
他還稱,光伏組件制造企業在此情況下對光伏電站的投資熱情,主要還是取決于組件銷售的壓力和公司現金流的狀況,“因為銀行對光伏制造業基本上停止繼續貸款,組件廠商通過電站投資的項目融資,間接改善現金流和組件銷售,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擴大光伏業終端市場,擴大應用,才是最關鍵的。”林伯強認為,相關部門應盡快把分布式光伏、太陽能電站、太陽能建筑做起來,盡快出臺相應的配套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