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快全市風能資源的開發建設進度,合理配置生產要素,廣元市發改委、廣元市能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正抓緊協調有關方面,開展《廣元市風能發展規劃》和《廣元市風電場建設規劃》的編制,強力推進風電項目實施,爭取實現風電集約化、規模化開發,增加區域電網電力供應能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革命老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建設“美麗廣元、幸福家園”奠定堅實的基礎。
廣元位于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秦嶺山脈南麓、大巴山脈西段,相關資料顯示,秦嶺山脈作為我國南北氣候的地理分界線,除嘉陵江河谷地區外,是一個封閉的山體,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分別在秦嶺和來自北方的干冷氣流的南北山麓積聚,順嘉陵江河谷地區翻越這條地理分界線,而廣元正好位于秦嶺山脈南麓,嘉陵江河谷出口處,在峽管效應的作用下,氣流加速流過峽谷,風速相應增大,形成比附近地區更大風能。
長期以來,從已有和衛星勘測資料分析,我市風能資源貧乏,因此在2007年出臺的全省風能資源規劃論證意見中,我市未列入省規劃的詳勘地區,不能進行開發建設。近年來,市發改委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資源轉化戰略目標,組織精干力量,在朝天區人民政府、市氣象、科技等部門的支持下,邀請中國風電協會江蘇省分會、中國風電公司、大唐新能源公司和西北電力設計院的專家和學者對全市風能資源進行了實地調研和現場勘測,并設立了兩座10米測風塔,進過一年多的數據收集,專家們認為我市不僅是一個風能資源富集地區,而且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5-12”汶川地震后,市發改委結合災后重建機遇,抓緊完成了廣元市風能資源開發利用可行性調研,提出了開發利用風能資源的建議意見,編寫了《關于發展我市風力發電的情況報告》,提請開展風能資源開發建設。但因未進入省規劃盤子,眾多風能資源開發企業疑慮重重,不愿進駐廣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發改委再次發揮了經濟發展引擎的作用,多方協調開發企業,2009年引入中國大唐集團作業主,開展了全市風能資源普查、規劃與開發工作。經過努力,廣元芳地坪風電場的開發建設,于2010年正式列入了國家預核準計劃,成為四川第一座山地風電場。
截止2012年底,在劍閣縣、青川縣、利州區、元壩區、朝天區等縣區建成測風塔14座,初步探明風能資源蘊藏量100萬千瓦,理論可開發量在60萬千瓦,在建芳地坪風電場,即將開建利州區望江坪、涼水泉風電場,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市累計將實現裝機30萬千瓦、成為四川最大的山地風電基地,所發出的清潔能源將占全市電力消耗總量的5.6%,加上在建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擬建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及太陽能熱水器、地熱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全市優質、高效、清潔的能源將占全市電力消耗總量的10%以上,接近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市發改委、市能源局對風電特事特辦,落實專人跟蹤服務,從基礎資料收集、專題及可研編報、項目審批、建設用地、拆遷賠付、送出工程、變電站建設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項目推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芳地坪風電場建設于去年6月順利開工,年內建成投產,5500萬千瓦時的山地風電將第一次輸入四川電網,造福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