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在技術方面已經比較完善,但是近些年來自動化行業發展的新需求,PLC已不能很好地滿足,PAC技術異軍突起,開始不斷占領自動化控制市場。
自2010年經濟開始增長,一直持續至2011年。至2011年上半年,市場對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與基于PLC的過程自動化控制器(PAC)的需求依舊強勁,其他包括變頻器和運動控制器在內的自動化設備也需求旺盛。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發展良好,包括采礦、油氣和水泥在內的諸多行業對于能效解決方案的需求強勁。盡管增速放慢,但各領域還是呈現增長態勢。
目前很多現代化的工業應用需要更多的功能要求,如網絡連接、設備互用、企業數據集成等,這些都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基于離散-邏輯控制的PLC所能提供的功能。想要基于PLC的系統實現這些功能,必須用單獨的處理器、網關或轉換器、運行于獨立PC的軟件中間件以及企業系統級的專用軟件進行綜合系統集成。在一家PAC供應商的網站上,有這樣一段描述PAC誕生背景的文字。他們認為,PAC可以同時擁有PC的功能和PLC的可靠性,是實現復雜控制時PLC的理想替代者。
可編程自動化控制器PAC具備耐用、高可靠性,以及靈活開放、多功能性和速度,除了遠程管控,在動車的駕駛員培訓、化工工藝的探索和研究、核電全范圍模擬機、軍工的仿真模擬、高爐監控、船舶等眾多領域發揮用武之地。據研華(中國)公司工業自動化事業群產品經理鄧斌介紹,研華同國內最大船舶電器集成商戰略合作,在遠洋船和內河航運船的AMS(全船報警管理系統)、PMS(電站管理系統)、船用信息管理平臺應用PAC產品,實現多贏。
目前用戶對PAC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PAC的市場競爭已經從著力于改變用戶的使用觀念,以及與PLC廠商爭奪市場的陣營之爭,變成了PAC廠商內部之間的競爭。
有業內人士在談到價值時表示,PAC的所有部件均按軟件和硬件集成最靈活、最方便、成本最低為出發點,因此它是跨機械自動化、電氣自動化、儀表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的。這些特點使最終用戶獲得以下收益:設備的生命周期成本較低,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提高,資產所有者總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