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光伏產業來說,歐盟雙反或還只是個開始。
中國光伏的世界產能第一,“水分”很大。光靠數據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沒有市場、沒有原材料、沒有技術,這才是中國光伏產業的真實寫照。歐洲利用中國低廉勞動力和環境資源生產簡單模組,卻將技術、設備、市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國光伏企業,只是充當了一個流水線工人。
所以歐洲根本無意在光伏上面與中國協商。價格協定歐盟看都沒看幾眼就直接拒絕了中方的提案。在光伏產業方面,中國完全依靠歐洲的現實,讓我們缺少談判的資本。
歐盟以光伏雙反,來要求中國更多的讓步,也有一絲占著優勢“欺負”中國光伏的意思。
可以說,無論最后歐盟雙反落地情況如何,短期內中國光伏業的發展一定會遭受打擊。大批企業倒閉,市場重新洗牌。但長期看,這次的貿易戰反而能讓中國光伏認識到僅靠規模取勝的時代早已過去,光伏產業的新興之路更需要的是技術、設備和市場的占有,進而彌補缺陷,增強競爭力。
對于這次歐盟雙反事件,筆者認為政府和企業應該保持一個良好心態,正確看待這件事情,冷靜反思之前的不足與失誤。引導市場往良性方向發展。但是對于企業,如果無法在競爭中存活,那就是它們自身發展的問題,政府則沒有必要多管。
從勞動密集型轉為技術密集型,是光伏產業以及中國眾多產業未來的必經之路。只考慮眼前利益,采取拿來主義的做法,只會讓企業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受害更深。回頭看光伏由極盛到極衰所走過的路,政府和企業都應該有所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