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核電兩大規劃對2020年核電裝機目標的下調打擊了市場對于核電重啟力度的預期。但隨著在建項目交貨高峰的到來,民營企業的入圍和參與分享設備投資蛋糕將帶來結構性投資機會。建議重點關注技術壁壘、彈性和盈利能力兼備的民企核電新軍浙富股份。
核電設備制造民營化趨勢已顯,優質企業將成新貴
國家核安全局近日批準四川華都(上市公司浙富股份之控股子公司)、中科英華(上市公司)、青島蘭石、無錫華爾泰和江蘇海獅五家民營企業獲得核電設備設計制造資質。在核電這一傳統上資質管理嚴格、高度壟斷的領域,民營企業的集中入圍意義重大。一方面,這一事件意味著核電設備的民營化趨勢已經開始--隨著我國核電建設高峰期的到來,原有生產體系已經滿足不了需求,技術研發也需要市場化競爭機制來推動,因此擴大民營企業參與規模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華都公司成為第三家擁有控制棒驅動機構生產資質的企業,標志著民營企業開始進入核電高端核心設備領域。從投資機會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相關民營上市公司將成為核電板塊下一階段結構性投資的重點,而其中的優質公司將是重點中的重點。
重啟后設備投資高峰即將來臨
去年10月份通過的核電“兩大規劃”對核電發展節奏表明的謹慎態度,打擊了市場對核電重啟力度的預期。但由于在建項目達到歷史峰值,未來幾年我國仍將進入核電建設投資的高峰期。我們對核電行業總體維持中性觀點。我們假設在建項目除石島灣和田灣(3、4號)外的2700萬千瓦全部在2015年底前建成,石島灣和田灣(3、4號)240萬千瓦,以及目前已核準或已獲路條的2800萬千瓦項目中除內陸項目外全部在2020年底前建成,且不增加新的項目。按照單位投資1.2萬元/kW,設備投資占總投資50%計算,“十二五”期間要完成的2700萬千瓦裝機容量能夠拉動3000億以上的設備投資額,設備投資的高峰期將于今明兩年到來。
關注技術壁壘、彈性和盈利能力兼備的民企新秀
相對于大型國企,民營企業體量較小,其核電業務又是從零開始,具備較大的彈性。同時,由于核電設備技術門檻高,競爭對手少,價格和毛利率普遍較高。如果沿著具備彈性、技術壁壘和盈利能力三方面優勢的交集來尋找,則四川華都公司名列前茅。因此我們認為其控股母公司浙富股份有望成為下一輪核電結構化投資的重點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