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艷陽高照或清風襲來,太陽能“馬賽克”和風車般的扇葉就能給城市提供綠色照明。太陽能、風能、頁巖氣……我省新能源發電現狀如何?如何突破長期以來掣肘的并網和電價瓶頸?今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四問新能源”,以期回應讀者疑問。
九宮山頂,矗立著一座座銀白色風機,山風勁吹,桿頂上的白色“翅膀”隨風飛舞,源源不斷的電流為千家萬戶帶去光明。
九宮山風電場運行5年多,累計發電1.2億千瓦時,這座中國內陸首個風電場至今仍在虧損。它的身旁,眾多能源大鱷卻在爭相投資風電項目。
風電企業持續虧損
5月上旬,記者來到九宮山風電場。
與火電廠龐大的規模形成強烈反差,風電場的辦公區域只有一幢三層樓房。平時,這里只需4個人就可以管理和維護整個風電場的運轉。每臺風機都用光纖與監控室連接,坐在一樓的監控室里,可以監控風機和變電站的運行實況。
風輪一轉,電流奔涌。自2007年9月24日并網發電以來,截至3月底,這座風電場累計發電超過1.2億千瓦時。
風光背后,卻存在不容忽視的隱憂。
九宮山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建洪坦言,該風電場是我省首個風力發電試點項目,由于當初的投資造價較高,加上風電上網定價補貼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自建成以來,該風電場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數據顯示,九宮山風電場一期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36萬千瓦,工程總投資為1.53億元。“我們的發電成本是1.03元/千瓦時,給我們核定的上網電價約為0.8元/千瓦時,剩下的2毛多就得我們自己貼。”吳建洪無奈地說,盡管每年國家和省里也會給企業一些補貼,仍不能彌補企業虧損。
已投運的第一個風電項目虧損,導致吳建洪對于追加投資上馬風電新項目十分謹慎。幾年來,他一直在等待有利時機出手。可就在他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卻發現,湖北的大部分風能資源,已被眾多能源大鱷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