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是利潤的源泉,又是腐敗的土壤;采購是制造的龍頭,也是生產的金箍;采購是多人向往的職位,也是老板頭疼的崗位。因為,打工者取得采購一職,就如同找到了發財之路;采購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就變成例會人人抨擊的靶心;無法控制的采購漏洞,也就成為老板心中揮之不去的疼。既然無法堵塞采購漏洞,很多老板也就自然而然施行了重用家人的政策。因為與其肥水流了外人田,還不如讓自己的親朋來做。
采購、采購,到底有沒有辦法控制漏洞?采購、采購,到底有沒有流程能夠規范操作?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有心規范、有意防患,控制方法就會來到你的手上,規范流程就會寫入你的手冊。
是人都知道,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沒有過程的控制,很難達成理想的目標。任何靠個人自覺的管理注定是走不遠的。沒有制度規范、沒有操作流程,圣人去采購也會收回扣,道德模范去采購也會被拉下水。傳統的采購流程讓一人操辦,不出事、不腐敗,那才叫奇跡;出事、腐敗才叫正常。
筆者的采購管理如此規范:
一、 采購流程細分、采購責任細分
我們知道采購活動通常分為幾個步驟:采購計劃、市場調查、貨比三家(三字古義為多)、討價還價(議價)、選擇供應商、合同草簽、合同審批、下單訂貨、貨物驗收、品質檢驗、生產反饋、貨款結算。不少小企業,這一系列流程活動幾乎是一人承擔,責任自然也在一個人身上。采購員在整個采購活動中擁有絕對的權力。采購員與供應商之間有地下交易,是十分方便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以上流程活動分派給不同的崗位員工擔任,控制就變得非常簡單了。生產單位下達采購計劃,市場調查、貨比三家由一個崗位承擔;討價還價由一個崗位承擔;選擇供應商與合同草簽由一個崗位承擔;合同審批由二至三個管理崗位承擔;下單訂貨由一個崗位承擔;貨物驗收、品質檢驗、生產反饋本來就是不同崗位在承擔,不過是他們的責任更明確;貨款結算這一環節千萬不能讓采購員承擔,由供應商按流程直接到結算中心結算。整個采購活動仍然連貫在一起,只不過責任細分到了不同的崗位。供應商再想行賄其中的某一個員工沒有意義,行賄全體采購流程上的所有崗位員工相當復雜、相當困難!任何一個稍具商業頭腦的人都不會再去琢磨歪門邪道的事兒了,降低成本、保質保量,按合同供貨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二、 嚴格挑選采購人員
公司將采購權限下放給各生產單位,但采購人員的任用權控制在公司手上。用人單位可以提報人選,但最終是否選用,還得公司總裁說了算(審批),防止采、用人員串通一氣。在企業內部又增加了一道防火墻。
三、 嚴格控制采購過程
當我們將采購活動按流程細分之后,控制采購過程就變得相對簡單。所有市場調查、貨比三家、討價還價的信息資料都必須按規定上報存檔。合同管理、供應商管理更是只能加強,不能放松。除了貨物驗收、品質檢驗、生產反饋在時時監督采購活動成果之外,公司還要另設監察審計部門進行重點監控。所有采購人員的所有采購活動都在雙向監督之下。采購人員的任何不法舉動都可能被及時發現。
四、 所有采購都可追蹤
由于整個采購流程上的每一個活動都有檔案記錄,任何一項采購結果沒有達成目的,都可以迅速查明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責任人基本上難逃“法眼”。
五、 采購品質決定績效
以往采購員一人大包大攬的采購方式,由于采購員是親信,即使采購物品出了問題,往往都是不了了之??芍^買多買少一個樣,買好買壞一個樣。說白了就是工資照拿,回扣照吃?,F在不一樣了。采購數量是采購人員計算基本工資的主要指標,但采購品質才是決定采購人員工作績效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并且我們還要加大績效獎金的比重。比如說,績效獎金至少占到采購人員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五十或更多。讓采購質量成為采購人員工資收入的決定因素。
結果是好是壞,我們拭目以待。
簡易管理之競爭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分析:每個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來證明自身價值,手下也不例外。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去施展自己的才華,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們失敗,給予適當的扶持和指點,放開你手中的“雄鷹”,讓他們翱翔于更寬闊的天空。是個猴子就給他們座山折騰折騰,是條龍就給他們條大江大河撲騰撲騰。他們的成長,將為你的工作帶來更大的貢獻。他們的成長,將促使你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