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建筑節能板塊再度得寵 智能化建筑“任重道遠”

時間:2013-05-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建筑節能子行業眾多,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節能、新能源節能和建筑智能化節能,再細分,建筑材料節能涉及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等,新能源節能包括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節能,建筑智能化節能則包括機電設備節能改造和優化運行、能源監測以及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等。

1.4萬億元市場就位

《規劃》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建設一批綠色生態城區、綠色農房,引導農村建筑按綠色建筑的原則進行設計和建造。主要包括:實施100個綠色生態城區示范建設;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等2014年起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直轄市及東部沿海省市城鎮的新建房地產項目力爭50%以上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等。

日信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曾維強表示,目前我國的“耗能大戶”是建筑、工業、交通。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而這30%指的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占全社會總能耗的16.7%),與建筑相關的能耗將占社會總能耗的46.7%。在約43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發達國家新建建筑能耗的3倍以上。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20年中國建筑的能耗將是現在的3倍以上。按目前的趨勢發展,2020年我國的建筑能耗將達10.9億噸標煤。

根據該研究所發布的研報,2011-2015年建筑節能行業的市場容量分別為3396億、2046億、2957億、2968億、2980億元,整個“十二五”期間的規模達1.4萬億元。

細分子行業有待掘金

曾維強表示,建筑節能子行業眾多,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節能、新能源節能和建筑智能化節能,再細分,建筑材料節能涉及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等,新能源節能包括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節能,建筑智能化節能則包括機電設備節能改造和優化運行、能源監測以及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等。

該研究所發布的研報指出,目前我國建筑窗體的能耗約占建筑圍護部件總能耗的1/3。在全國既有400多億平方米建筑中,90%以上沒有使用節能玻璃。另外,數十億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數千萬平方米的玻璃幕墻大多使用的是非節能單片玻璃或普通雙層玻璃。而Low-E玻璃因良好的低輻射隔熱節能效果和成熟的制造技術,已成為目前玻璃市場上發展最快的產品。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每年的Low-E玻璃產能為21190萬平方米,其中南玻A、信義玻璃、臺玻集團三者每年的產能合計約8620萬平方米,占總產能的40%,整個行業的集中度較高。“我國Low-E玻璃的使用率只有8%左右,在國家相關政策規劃的推動下,行業盈利仍將保持相對高位。”長江證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曾維強還認為,受益于國家政策,如節能惠民工程高效太陽能熱水器補貼政策(日出東方有160款產品入圍,總入圍數量為379款)、分布式并網發電補貼政策以及先期的“金太陽”等,新能源節能的發展前景看好。

智能化建筑不容小覷

作為綠色建筑的技術支撐,智能化建筑發展潛力極大,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其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容小覷。

曾維強表示,智能化的應用范圍很廣,當前我國智能化應用發展較快的領域主要包括建筑、交通和公共安全管理等,而將智能化技術運用到建筑節能中就形成了獨特的建筑智能化節能。目前,國內建筑智能化市場集中度很低,國內建筑智能化業務收入超過1.3億元的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為16.58%。目前從事建筑智能化的企業至少有3000家,產品供應商也近3000家,但具備智能化工程承包資質的企業只有約1100家。

記者了解到,建筑節能相關項目管理類型主要包括節能效益分享型和能源費用托管型,雖然其投資額只占行業投資總額的30%,但其中有一半項目能在2年內收回投資成本,發展潛力巨大。

上述長江證券分析師還表示,在目前的智能建筑市場中,公共建筑智能化處于主導地位,其規模占建筑智能化市場規模的比例超過60%,而住宅建筑智能化的占比僅為20%。A股智能建筑上市公司的體量普遍較小,因此業績彈性非常大。

以漢鼎股份為例,該分析師稱,其70%的項目來自與政府和國有企業相關的智能化市場,且該公司在四川等中西部地區已經完成了眾多項目,品牌優勢明顯。此外,達實智能和賽為智能都以承接公共建筑智能化項目為主,省外市場拓展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日,住建部啟動了國家智慧城市2013年試點申報工作,這對相關上市公司來說都是消息面利好。從長期看,建筑智能化行業的集中度一定會提升,未來幾年將以不低于20%的行業增速發展。”他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