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可缺乏兩大資源:空氣和水,在資本市場看來可是香餑餑,越來越多公司重大項目涉及這兩大領域,且看其進展
各地大氣污染治理開始升溫,市場也對政策預期開始升溫。5月6日濟寧出臺了《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被形容為最嚴的大氣監管治理方案。于是節能環保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龍頭板塊又再次進入熱烈探討階段。我們來跟蹤下上市公司相關項目的最新進展。
國電清新8.4億脫硫裝置投產
脫硫脫硝是大氣環保最傳統的細分產業,國電清新投資的8.4億元項目也進展到1/3一。分別是位于內蒙古、山西、河北、浙江和呼和浩特的脫硫裝置的收購項目。雖然公司之前預計今年年初投產,但目前項目有所延遲,有三個項目已經投產,還有兩個公司等待評估。作為公司自主經營的核心項目,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大。
除了傳統的電廠脫硫脫硝項目,環境監測類市場開始放大。
聚光科技投資8375萬元的環境監測系統建設項目目前已經投入了2/3。湘財證券分析師仇華認為在環境監測方面,國際產品占據的市場份額更大,而國內商家受擠壓。
聚光科技證券代表王春偉表示目前這個項目會延遲一些,而對公司上市時對環保市場的預期也表示高估,“環保項目受相關政策影響較大,壁壘也高,未完全實現預期,有高估。”
另一家從事環境監測運營的先河環保的募投項目也有延遲情況。其投資5471萬元的環境監測設施市場化運營服務項目目前投入了三分之一資金。公司證券辦公室王少軍表示目前進度已趕上計劃。
然而從券商對PM2.5市場反饋來看,并沒有十分看好目前的環境監測市場。長江證券鄧瑩也認為PM2.5市場規模小,前景黯淡。
大氣環保領域另一新興的市場當數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方面。機動車減排將更嚴厲的納入考核標準。相關的前端低氮燃燒、發動機燃燒系改造、后端尾氣處理、催化劑領域都開始蠢蠢欲動。
而對大氣環保整體的后續關注,應更關注各個地方政府對大氣污染治理的詳細方案,以及各個公司拿到的訂單情況。
向服務運營型轉身,巴安水務東營項目貢獻7成收入
在巴安水務2012年年報中,有一組數據特別顯眼,其工業環保行業和市政環保行業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減分別為-54.98%和408.85%。
去年開始,巴安水務集中火力進軍市政水領域。該公司2012年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東營項目。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東營項目完工進度為70%,共確認銷售收入25,200萬元,占全年收入的69.8%,對2012年全年利潤影響較大。
2012年該公司承接了東營直飲水項目工程、石家莊橋東污水項目工程,項目總投資達到7.1億元。標志著公司進入大型市政環保領域,使得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是戰略轉型取得較大成績的證明,未來公司也將積極向服務運營型轉變。
東江環保利用特許經營,跨區域污水處理
東江環保(002672.SZ)實現區域擴張,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共同或獨資創設,一是并購。跨區域的并購是打破區域進入壁壘的有效手段,是公司跨區域特別是跨省拓展的主要方式。
東江環保利用其特許經營權以及其渠道壟斷優勢,公司在積極開展污水處理項目——韶關綠然實現跨領域發展,目前該項目還在建。
2012年,該公司以9500萬元收購韶關綠然40%股權,增資收購韶關綠然,拿下粵北危廢BOT與特許經營權,該項目將成為公司未來業績的核心推動力之一。
積極建設污水處理廠的還有興蓉投資,總投資16億建設三個污水處理廠,目前都處于在建中。
興蓉投資和中原環保投資地方污水處理廠,而中信重工項目只是針對自己公司生產產生的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