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光伏產業:加大創新改變未來

時間:2013-05-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快速,目前產能已處于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甚遠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快速,目前產能已處于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甚遠。

  雖已入夏,但從去年開始便陷入“隆冬”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卻依然寒意未消。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可謂“大起大落”,由之前的“超越任何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到如今“光伏產業遭遇深寒”,再加上日前美國又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傾銷稅,讓中國光伏產業又一次遭到重創。

  “目前,對于一些掌握較高水平制造技術,并擁有一定自主知識產權的大中型光伏企業來說,是‘危’與‘機’并存,可以趁行業發展不景氣,低端企業生存困難的機會,在加快自身專利保護體系構建的同時,引領、推動行業標準體系的建設,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加快產業整體結構優化升級進程,優化自身發展環境。”中關村(000931)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儲能專業委員會研究員李雷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狀不容樂觀

  “從目前產業的現狀看,國內光伏產業正在遭受‘雙反’、‘產能堆積’等深重壓力,同時,部分企業還有債務危機、融資難的問題,這些造成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逆境,國內光伏企業處于虧本運行狀態的較多,產業總體有‘寒冬’的感覺。”縱觀目前的光伏產業發展,李雷如是說。

  有關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國內光伏產業所遇到的困境,與光伏企業盲目擴張,大量企業徘徊在產業鏈低端,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銷售依賴出口這樣“兩頭在外”的模式有直接關系。究其根本,在于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核心技術力量的薄弱。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較為薄弱,特別是在設備制造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不多,造成設備制造領域外企獨大的局面,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李雷說。

  據了解,2009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已占到全球總產量的40%,成為名副其實的光伏產品制造第一大國。湯森路透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在1990年至2009年這10年間公開的太陽能技術相關專利中,日本約有1.45萬件,占到所有太陽能技術相關專利的42%;中國占13%,比兩大太陽能強國美國、德國分別高出了1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位居全球第2位。

  但記者通過專利檢索發現,我國光伏企業提交的發明專利較之國外企業相對較少,光伏領域中的核心技術大都集中在日本、美國等企業手中。諸如佳能株式會社、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為代表的國外企業都擁有大量的發明專利。尤其是在多晶硅主流技術方面我國仍與這些企業存在一定差距。

    “核心技術影響成本控制,當技術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力資源取得的成本優勢將不再體現。”業界專家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太陽能光伏產業所遭遇的困境,除盲目擴張之外,正是長期以來太陽能光伏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薄弱的集中體現。

  鼓勵技術創新

  “要改變現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的光伏企業需加大在成套設備研發方面的投入,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避免受制于人。”李雷一針見血地指出。

  實際上,我國對光伏產業的認知與扶持力度都在進一步加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防止太陽能、風電設備制造能力的盲目擴張。

  同時,今年發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要重視光伏產品和系統標準體系建設,以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為基礎,結合國內產業技術實際水平,推動制定多晶硅、硅錠/硅片、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和光伏系統相關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對此,李雷說,重視技術創新是關鍵。政府行業主管理部門應該鼓勵技術創新,在財稅政策等方面給予創新企業優惠,提升其創新發展的積極性。行業協會組織應該發揮其協調功能,在組織光伏企業集體技術攻關等方面發揮作用,避免業內企業單打獨斗和惡性競爭。

  同時,我國企業應該開展積極的防御型專利布局戰略,一是要加強國內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專利合作和技術交流,進行專利的交叉許可,二是要積極組織專利戰略聯盟,以聯盟為框架,團隊協作,阻擋國外企業的專利進攻戰略。

  實際上,包括尚德電力、賽維LDK等一批中國光伏企業正在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道路上急速前行,在晶體硅太陽電池、太陽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等多個核心領域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量正迅速增長。

  “從長遠看,雖然目前有陣痛,但我國光伏產業的產業結構和行業秩序都在優化中。”李雷充滿信心地說,對于已經意識到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重要性的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來說,冬天到了,春天就不會太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