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展會報道 > 資訊詳情

傳遞正能量 第九屆中國工業論壇在京舉行

時間:2013-04-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3月30日,乍暖還寒的北京,以“引領中國工業推進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工業論壇如期而至

第九屆中國工業論壇發布了2012年度中國工業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示范項目,并表彰了功勛用戶。圖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右一)為獲獎者頒獎。

3月30日,乍暖還寒的北京,以“引領中國工業推進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工業論壇如期而至。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原機械工業部部長包敘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鄭新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陸燕蓀等出席論壇。李毅中在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活動啟動儀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鄭新立和張國寶圍繞論壇主題做了主旨演講。

本屆論壇由工信部作為指導單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為特別支持單位,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為支持單位,中國工業報社、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和中國國防科技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

創新至上引領工業轉型升級

今年是十八大召開之后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中國工業,既要立足當前,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又要著眼長遠,更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特別是以高端制造產業為突破口,以自主創新之力,助推工業轉型升級。

李毅中表示,在十八大報告中,中央提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這是一大亮點。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其中兩項創新指向產品和品牌,足見品牌建設的重要性。

“品種質量是生產力的要素之一,不僅可以創造和拉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且能夠有效化解當前部分工業行業產能過剩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李毅中表示,加快推進工業企業品牌建設,已成為當前的一項緊迫課題,也是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振興經濟的重要舉措。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然而,究竟用戶需求第一,還是企業價值第一,這是企業經營終極目標的一道單選題。鄭新立認為,經過一番市場較量,兩者已然分出高下,用戶需求至上才是制勝之道,也是企業長久不衰的根本途徑。華為就是典型代表。從20年前2萬元起家到如今成長為全球通訊設備制造業的標桿企業,創造“華為奇跡”的秘訣之一就是把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按照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提供新服務。

“相比之下,把提升企業價值尤其是股市價值作為最高經營目標,往往導致企業只顧追求短期利益,放棄了提升技術開發能力的長遠戰略,最終或許只能曇花一現。”鄭新立說。

在鄭新立看來,把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還能促使企業把更多的利潤用于研發,進而增強自身的長期發展能力,把創新型國家戰略落到實處。

張國寶從中國機電工業的輝煌歷史出發,深入詮釋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回顧百年發展歷程,中國機電工業走過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技術路線,這也是中國工業發展壯大的縮影。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落后到先進,再到眾多產品步入百萬量級,機電工業發展實踐向我們揭示了寶貴的經驗,那就是必須盡可能利用一切可以爭取的國際技術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有益經驗,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拒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者一味依賴引進技術都是不正確的,這也是引進和自主創新的辨證關系。”張國寶說。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張國寶看來,當前振興裝備制造業已成國家戰略,以市場換技術、依托重點工程研發重大裝備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機電裝備工業的進步也折射出中國工業乃至整個中國經濟從積貧積弱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創新發展模式。

樹立標桿多項大獎逐一揭曉

在本屆論壇上,首臺套項目、年度人物等重量級獎項的揭曉,以及“中國工業傳媒”新媒體終端、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平臺的發布、啟動,紛紛向正值轉型升級攻堅期的中國工業行業傳遞著“正能量”。

在2010年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工業論壇上,第一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項目的誕生,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自此,首臺套示范項目作為一個“保留項目”,在每年一度的中國工業論壇發布。本屆論壇繼續隆重發布2012年度中國工業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示范項目,并表彰2012年度中國工業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功勛用戶。來自徐工集團、寶鋼集團等單位的39項重大技術裝備項目榜上有名。徐工集團副總經理李鎖云作為制造方代表發表獲獎感言。

2011年年底,一本紀念中國電機工業百年發展歷程的史書——《中國電機工業發展史》在人民大會堂首發面世。首發儀式后,中國工業報隨即主持開展了“讀史知興替,難忘人和事”有獎讀書征文活動,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從收到的300余篇征文來稿中,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以及1名優秀組織獎,并在本屆論壇上予以表彰。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楊學桐等為獲獎者頒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丁強、原機械工業部電工局局長周鶴良代表獲獎者發言。

2013年將成為移動智能終端發展的新時代,把握機遇才能把握時代的潮流。面對新的機遇,中國工業報攜手中國洲際新資源集團合力打造的“中國工業傳媒”新媒體移動互聯終端也在本屆論壇上正式啟動,以期構筑起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產業的第一服務平臺。

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發布活動的啟動儀式也是本屆工業論壇的一大亮點。該活動由工信部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支持、中國工業報社主辦、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作為技術支撐,既確保了評價發布活動的科學、公開、公正、公平,又保證了評價發布活動的權威性、公信力和透明度。活動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注冊的中方(含港澳臺企業)全資或擁有控股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工業企業,預計9月底前正式發布榜單。

此外,本屆論壇還發布了2012中國工業年度人物,包括中國工業先鋒人物、中國工業十大影響力人物、中國工業十大杰出人物、中國工業十大新聞人物、中國工業十大自主創新人物、中國工業十大杰出青年、中國工業十大杰出女性、中國工業園區優秀人物、中國工業優秀人物、中國工業黨建先鋒優秀人物等十余個重量級獎項。

紀明波、賈福興、聞庫、劉卓慧、沙南生、梁麗濤、李洪彥、劉紅儒等工業領域的相關領導也出席了本屆論壇。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