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近日對外發布了2010年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即“綠色GDP”)的部分結果。結果顯示,2010年,全國生態環境退化成本達到15389.5億元,占GDP的比例為3.5%左右。
沉寂幾年后,綠色GDP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綠色GDP坎坷前行
幾年前,綠色GDP一度成為社會熱點。2005年初,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等10個省、市相繼開始了綠色GDP試點工作。
2006年,國家統計局和原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發布了《2004年度中國綠色GDP核算研究報告》。雖然只涉及了20多項環境污染損失中的10項,但《報告》的發布,打破了一直以來“以GDP論英雄”的地方考核方式。
令人遺憾的是,此后,綠色GDP卻逐漸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已整理完畢的《2005年度中國綠色GDP核算研究報告》,在早就承諾的發布日期過后仍無聲息。不少試點省、市也紛紛退出。
中國的“綠色GDP”試驗暫時停擺。
曾經身負重望的綠色GDP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此前并非全無征兆。
一方面,業內專家指出,從技術層面看,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就全部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損失代價計算出完整的綠色GDP。
另一方面,由于扣除環境損失成本,一旦實施綠色GDP,會使一些地區的經濟增長數據大大縮水,巨大的反差可能讓很多地方政府“面上無光”。舉個例子,1973年,日本政府規定了空氣、水、垃圾等環境污染的可允許標準,凡超過污染標準的,必須將其改善經費作為成本從GDP中扣除,按此方法,當年日本的經濟增長率不再是8.5%,而是5.8%。
在許多地方政府考核仍“以GDP論英雄”的情況下,綠色GDP遭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抵制就不足為怪了。
綠色GDP重裝上陣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所所長高敏雪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要將希望寄托在一個指標上,而應該運用統計手段,致力于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具體關系的描述。
“綠色GDP不僅僅是數字,更重要的是數字背后體現出的環境損失、造成這些損失的原因和應采取的對策。”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巍在2012年參與了《柳林縣綠色GDP核算與煤炭資源開發生態環境污染損失評估》的制定工作。
“綠色GDP的實施讓地方政府和領導官員重新審視發展方式和發展潛力。”李巍認為,綠色GDP應該為政府決策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科學研究。
在學術界對綠色GDP的爭論漸漸平息的同時,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2010年披露的2008年全國環境經濟核算的部分研究結果顯示,2008年的生態環境退化成本達到12745.7億元,占當年GDP的3.9%;環境治理成本達到5043.1億元,占當年GDP的1.54%。和2004年相比,環境退化成本增長了74.8%。
嚴峻的現實加快了綠色GDP復出的腳步。
2011年,湖南省正式啟動綠色GDP評價體系建設。今年,綠色GDP評價體系將在長株潭3市試行。
去年年底,安徽省發布《生態強省建設實施綱要》,將16個市的生態競爭力綜合指數與市長政績直接掛鉤。
幾乎與此同時,山西省柳林縣也發布了《柳林縣綠色GDP核算與煤炭資源開發生態環境污染損失評估》,將綠色GDP核算納入未來發展規劃。
考核綠色GDP知易行難
實施綠色GDP核算,如何確保經濟發展?這是困擾地方政府的一個難題,也是綠色GDP推行的最大難點之一。
山西省孝義市的“綠色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借鑒。2007年,銘信煤化工轉型發展生態農業,帶動了當地200余戶養殖農戶、2000余人,年可增加農民收入3500余萬元。
據介紹,近年來,孝義有40多家煤炭企業老板向非煤經濟轉型。
綠色GDP對地方官員的固有思想、相關政策制度、政績考核方式等都發起了挑戰。
讓地方政府官員將注意力轉向綠色GDP,更需要外力幫助——建立科學的綠色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政績考核評價標準的改變才是能夠讓綠色GDP落實的關鍵所在。在實際操作中,綠色GDP考核標準還面臨著各種考驗。
在國家層面,各地發展水平不同,綠色GDP的評價尺度如何把握?一些專家認為,推行綠色GDP考核,需要實施差別化考核標準。對于重點開發區域,以經濟發展、人口集聚、產業升級、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為考核重點,實施工業化和城鎮化優先的考核評價方法;而在限制開發區域,則將實行農業發展、生態優先的考核方法,強化生態保護的成效。
“那些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干脆就不要考核GDP增長,轉而考核生態環境保護指標。”一位環保部門官員表示,差別化政績考核體系改革的實現,離不開行政體制、政府職能的轉變。
在地方層面,推行綠色GDP,也在于黨委、政府能否真正抓起來。
“只要黨政‘一把手’認準了,下力氣抓,綠色GDP推行不是問題。”柳林縣委書記王寧這樣向記者解釋如何確保綠色GDP推行問題。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對綠色GDP核算復雜性認識不夠。在業內專家看來,湖南計劃試行的也并非是綠色GDP體系,而是類似于中國科學院的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李巍坦言,柳林的綠色GDP核算主動規避了一些在學術界頗有爭議的問題。他認為,現階段可以適當增加生態環境保護指標在政績考核中的權重,比如增加一些諸如單位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有關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的約束性指標,使之成為今后考核地方經濟工作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