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3年LED代工廠生死抉擇 倒閉還是轉型?

時間:2013-01-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LED行業全球化國際分工中,美、歐、日依然處在產業的上游占據關鍵技術

人口紅利時代終結

自去年以來大量低端制造企業紛紛外遷離開中國,據大和證券資本市場公司報告稱,初步跡象顯示東南亞國家開始超越中國成為低成本制造中心,這種趨勢未來幾年可能會加速,中國很可能在未來5-10年失去“世界工廠”地位。

惠譽國際稱,中國工人工資標準自2008年以來上升了87%;按照目前中國的物價想要滿足工人基本需求,工資標準還要上升46%。

十八大提出,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工資水平必然要相應提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提出的“劉易斯拐點”,假設了勞動力的無限供給,勞動力從過剩走向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二三十年內成為“世界工廠”,和中國廉價勞動力的無限供給有著直接關系。在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勞工是缺乏議價能力的,工資水平可以長期保持不變。當“劉易斯拐點”出現,工資開始由水平運動轉變為陡峭上升,企業如果按照原來的價錢,肯定是招不到工人,特別是在高物價伴隨下,招工難更加明顯。與此相對應的是“人口紅利”時代終結。

此外,十八大已經明確表示,中國到2020年要打造成創新型國家,意味著政府優惠政策會偏向于技術型企業,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處在產業鏈低端的粗放型企業優化升級已成必然。

代工廠的“底層”命運

美國提倡的“全球化”,即國際分工。目前全球化體系中,歐美、日韓企業占據全球化產業分工關鍵地位,其他地區處在產業鏈中低端,更多是以代工的形式參與全球化。

在LED行業全球化國際分工中,美、歐、日依然處在產業的上游占據關鍵技術。美國科銳、德國歐司朗掌握LED芯片核心技術;日本日亞化學和豐田合成提供的LED晶粒被認為是目前最好的,其LED晶粒產能約占日本80%。

另外,LED中游封裝技術基本掌握在中國大陸和臺灣企業手中。國內LED封裝出口企業則基本上是給歐美日企業做代工,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代工企業最為艱難。

如今,歐美日都有一套嚴格控制代工廠的管理方式。一般大企業都會給代工廠發一份“代工詢單”,在這份單據中,有關原材料的品牌、質量、數量上均已指定,不僅如此,后續相關的物流、維修、培訓、用工上也都有清晰、明確的計算??蛻糁皇前凑蛰^高的人力成本的價格支付給代工企業,簡而言之,LED封裝代工企業掙的就是人力成本差值。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LED封裝代工企業的利潤明顯降低,利潤越低越需要靠量維持盈利,所以只能擴大產能,再招更多的員工。這種單靠人海戰術的經營模式,將會被不斷上漲的物價、勞工成本以及匯率波動逼上絕路。

關鍵技術決定未來

以蘋果供應鏈為例,在全球化浪潮下蘋果是運行最成功的企業。一部iphone4手機顯示屏由韓國LG代工,閃存由三星代工,傳感器由日本村田制作,數字基帶、射頻收發器和電源管理器件由德國英飛凌生產,觸摸屏由臺灣TPK和勝華生產等,最后這些零部件匯集到中國由富士康組裝。

在每一部iphone4的生產中,蘋果支付28.5美元購買LG顯示屏,支付27美元購買三星閃存,支付14.05美元購買英飛凌基頻芯片,支付10美元購買臺灣觸摸屏,支付6.54美元給富士康組裝。

這條產業國際分工供應鏈條應讓中國LED代工企業警醒,只有掌握關鍵技術才有更大利潤,技術含量越低越容易被替代,利潤也更低。

香港晶輝光電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羅素君表示,“雖然國內有極少數LED封裝企業技術獲得歐美企業認可,但是國內LED企業跟風現象嚴重,導致封裝技術大同小異。國內LED封裝企業有最好的設備,不過,LED人才素質普遍偏低,管理水平落后,與中國臺灣企業相比,國內LED企業封裝技術還遠遠不如。

在未來產業國際化分工中,越是稀缺的技術,其在國際化分工中體現的價值越高。國內LED代工企業只有提升產品技術含量,掌握LED更高端的技術,才能在產業國際化分工中占據重要席位。

轉型迫在眉睫

過去,中國企業以人口紅利優勢為歐美日企業代工獲得快速發展,中國制造傳遍世界。但一場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改變了這一形勢,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大量國際熱錢涌入中國推高物價,使得中國勞動力優勢逐漸消失。

日韓同樣處在國際分工中,但是日韓掌握關鍵部位核心技術,歐美企業能忍受日韓憑借產品附加值把通脹轉嫁在產品上,而中國處在產業鏈分工低端,沒有關鍵技術的結果就是把通脹轉嫁在勞工身上。從而使得國內許多代工廠變成血汗工廠。

中國企業要走向世界必須要有高端技術做支撐,就LED行業而言,中國是有條件誕生出世界500強企業的。臺大EMBA執行長(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李吉仁表示,“國際上有個說法,規定真正國際化的企業,需要在美洲、歐洲、亞洲等幾個主要的大洲中,至少有3個洲的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的20%以上,但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只有IBM、蘋果、谷歌等少數幾家企業能做到。這說明世界上大多數企業都是依托本土市場成長起來的,如果沒有美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根本不可能產生硅谷這樣的集群。幸運的是,目前中國內地市場足夠龐大,足以誕生一批國際級的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多次在公眾場合強調,中國低端制造業企業要轉變發展模式。這是一種信號,表明中國靠低端制造業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