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國產品牌變頻器的發展,從成都佳靈、臺灣普傳的誕生拉開國產品牌序幕;到艾默生收購華為安圣,隨后的分化為國產品牌的蓬勃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和強勁動力;再到英威騰、匯川的上市宣告國產品牌進入新時期,以及未來若干年的發展,秦越根據自己的觀察及判斷,將國內變頻器品牌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
1,春秋時期
2,戰國時期
3,多足鼎立時期
下面分別講述各個時期的主要特點。
春秋爭霸——以勇氣爭輸贏!
1,春秋時期
主要時間段為:2008 年之前。這個階段,以08 年金融危機為節點,宣告著第一時期的結束,主要時間段為1992~2008 年,是國產品牌誕生和發展的黃金階段。
本時期主要特點:
1)、大批量國產品牌誕生,普傳品牌裂變明顯,且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2)、國內變頻器市場尚處于初級開拓階段,對研發技術要求不高,資金需求不大,主要是生產銷售型 ,以銷售引導市場。
3)、歐美品牌如ABB,西門子,丹佛斯,施耐德,A-B 等占據絕對優勢,而此時國內品牌尚處于初級階段,競爭力較弱,但市場空白較多,只要能夠生產出來,且故障率不是太高,銷售策略做得較好,代理商均有較大利潤空間,其銷售動力也較大。
4)、這個時期,中國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若干產業的迅猛增長,也為國內品牌的原始資本積累和人才積累創造了條件。如果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就會贏得很大發展,如果錯過了,則在第二階段很難迅速發展壯大。
抓住機遇的品牌主要有:匯川,英威騰,藍海華騰,正弦,歐瑞,四方等;錯過機遇的有:佳靈,康沃,普傳,森蘭,阿爾法,安邦信等。
5)、本時期的后3~5 年內,大批江浙品牌誕生,尤其溫州小品牌的大量涌現,很多做低壓電器的企業也紛紛轉入變頻器的生產制造。 這些江浙品牌的技術研發能力普遍較弱,產品差異性較小,由此拉開了國產品牌的價格大戰,其直接結果是國產品牌的價格不斷降低,進口品牌的價格也被迫降價并且不斷推出優惠政策。
品牌裂變的直接結果有:
1)、大大削弱了原有品牌的內部組織架構,人才儲備及技術升級研發能力。
2)、新裂變產生的品牌直接對原有品牌的市場形成沖擊,由于新品牌的主要人員對原品牌的各種政策和產品最熟悉,所以也是市場競爭的首選目標。
3)、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差異性縮小。而自主研發能力短時間內不能有效提升,難以形成有效競爭力,眾多品牌被迫進行價格競爭,而為了價格競爭,企業的各個環節均不斷壓縮成本,使得產品的品質受到影響。而市場對產品品質的需求卻在不斷上升,這就導致大量品牌的自然消亡。
戰國爭雄——以實力決勝負!
2,戰國時期:主要時間跨度為:2010~2020 年。
以英威騰、匯川的上市成功宣告著第二階段的開始 ,并逐漸成為國內低壓變頻器的領軍品牌,這個階段是大量國產品牌上市的黃金階段,而這個時期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事情,俗稱洗牌。如果經過了第一階段的積累,在這個時期將完成資本、市場、人才等的各方面積累,可以通過上市 進一步獲得融資和品牌競爭力的整體提升。
本時期的主要特點:
1)、隨著變頻器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生產一個變頻器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但要在競爭中生存并發展壯大,其難度卻越來越大。在此期間,企業的發展側重在新產品研發,技術瓶頸的突破,誰率先完成產品換代,并獲得市場肯定,就會贏得市場,屬于產品引導市場。
2)、經歷第一階段之后,市場空白基本已經開發完成,多個國產品牌的產品逐漸進入正面硬碰的局面,產品自身的技術達標率在客戶選擇中的比重不斷提升。客戶對于變頻器的品牌及產品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選用新品牌時已經比前幾年明顯謹慎。
國內優秀品牌首選的 國外競爭品牌是臺達,再次是三菱,但總體而言,還不能和國外品牌進行全面競爭,而是國產品牌之間的全面競爭時期,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一線競爭進口,二線競爭一線,三線 競爭二線,形成“追尾式”競爭局面。而研發能力較弱的溫州品牌,將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3)、經歷了第一階段,大多數變頻器企業都是產能過剩,也可以通過多種融資方法獲得投資,資金壓力不是很大。主要在于研發人才的壓力 ,而誰擁有大量優質研發人才將是決勝關鍵。
4)、在第二階段,有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步尋求上市,而沒有競爭力的會苦苦在二三線掙扎。而如果錯過了這個上市的黃金階段,到了下一時期,將是大批企業的末日 ;預計在本階段,國內品牌將由上百個被逐漸驅逐出市場。
5)、在此階段,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各類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這也就要求產品的生產商不斷提高設備的生產加工精度。而各種成本不斷升高, 企業為了生存,為了減少廢料及提供生產效率,也對生產設備的關鍵器件進行升級換代,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變頻器市場的不斷發展,用戶對變頻器的性能及功能等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
6)、 產品服務也成為品牌競爭的關鍵,而服務是對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考驗,包括人員素質,內部管理,人才及知識的積累,企業文化等等。而服務也是一個企業在上升時期必然面臨的大問題,眾多企業因為服務的代價而徘徊不前,往往是中型企業被服務拖住而放緩了發展步伐,小型企業直接被服務拖進了墳墓。
7)、少數優秀品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在各個方面具備較強競爭力,也紛紛和設計院尋求合作,也積極參與重大項目的招標,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打破了過去一直由ABB,西門子等歐美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
8)、依靠貼牌生產的品牌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變頻器產品將逐漸走向專業化 生產,產品競爭逐漸白熱化,價格比拼依然是主角。
9)、隨著行業的不斷細分,行業專用型變頻器的需求不斷增加,而通用型變頻器的規模逐漸縮小,這就要求變頻器生產企業逐漸轉變產品研發方向,突出行業專機的制造。
10)、上市企業將逐漸拓寬產品線,豐富產品結構,如PLC,伺服,觸摸屏,電機等,形成完善的產品配套等一體化方案,為客戶節省了選型時間和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多個產品兼容時的故障率,提升了客戶競爭力,也提升了自身品牌的競爭力。而中小型企業在資金、人力、管理等方面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要謹慎選擇多元化發展,實力不濟而全線開戰,只能全面崩潰。寶劍對強者來說是殺人利器,而對弱者來說是自殺利器。房地產的畸形發展帶動了水泥包裝、陶瓷機械、玻璃機械、塑膠機械、木工機械、金屬加工等產業的短期內的迅猛發展。高鐵、地鐵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冶金、機床、玻璃、通訊電子、交通運輸等產業的發展。而房地產和鐵路交通的發展受到政府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公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的直接制約。石油、煤炭、電力等傳統能源產業則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必然命脈,多年一直維持較高增長。
與上述產業伴生的有水處理、空調制冷、紡織印刷、環境治理等產業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龐大的產業鏈相互依存,相融相生,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某個行業的萎靡 或停滯必然引起“蝴蝶效應”而蔓延到更多行業。
而未來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整體經濟增長趨于放緩,而之前由于個別行業的過快發展造成的“局部腫大”,將在未來若干年內逐漸消退,回歸理性發展之路。在此“消腫”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一場腥風血雨的激烈競爭,這也正是考驗企業負責人及其團隊的時候。
鼎足而立——以魅力爭天下!
3,多足鼎立時期:2020 年之后的二三十年內。中國經濟的增長在此時已經基本趨于平緩,走過前兩個階段,一線上市企業將對國內市場進行劃分,市場份額呈現拉鋸式變化,總體市場規模變化不大,基本定型 ,成鼎足而立的局面。
本時期的主要特點有:
1)、國內產品的品質有大幅提升,一線品牌逐步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管理水平,已經逐漸具備和國外品牌進行正面硬碰的條件,當然價格也會逐步提高。是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進行全面PK 的時期,在此階段之后的若干年內,進口品牌的將處于退守狀態。
2)、這時,一線品牌已經不再關注中低端市場,尤其是低端市場,進而留出了市場空缺。而中低端市場,卻是二三線品牌角逐的戰場,幸存下來的二三線少量品牌會獲得發展機會。中國國內市場容量巨大,可以容納10個年銷售額5 億以上的一線品牌。20~30 個銷售額在1~3 億的二線品牌 ,50 個8000 萬左右的三線品牌,100 個5000 萬以下的品牌。
3)、能夠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及產品的企業將占領主導地位,且和用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較難被其他品牌攻克,而一條腿走路的企業只能處于市場邊緣。
4)、2020 年之后,應屆大學畢業生數量將逐年大幅縮減,雖然經過第二階段的市場淘汰,變頻器企業有大幅減少,但相對人才供需矛盾卻更加艱巨,多數企業將由于長期招不到適合的人才而影響發展步伐。
5)、品牌、管理、研發、銷售、生產等組成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進而凝聚為不可抗拒的市場魅力,正所謂"鼎足而立——以魅力爭天下!“國產品牌的變頻器發展之路呈現兩端細小,中間肥大的“紅薯”結構,也別具中國特色,也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特色,也和國內的其他產業的發展狀態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