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外界普遍認為醫療器械行業以其獨有的市場特點能夠避免經濟周期的不利影響,但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前期過快增長吸引了諸多廠商進入,隨著醫療器械市場的逐漸飽和以及人工、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再加上國際醫療器械巨頭產品線下移的擠壓,原本就利潤微薄的一些民營中小設備商正承受困境。
小設備商利潤極低
日前,作為每年兩屆舉行的醫療行業界盛會,有行業風向標之稱的“醫博會”——第二十八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秋)博覽會在濟舉行。記者走訪發現,盡管本屆展會參展廠商眾多,但各個展位的人氣程度差別明顯。在美國GE公司、西門子醫療、飛利浦公司等國際醫療器械巨頭的展位前都聚集了很多問詢的人,而一些民營的參展商展位則明顯乏人問津。
“一上午了,就有幾個醫院的人來問了一下,一共交流也不到5分鐘成交就更別提了。”在石家莊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展位前,區域經理李巖告訴記者,前兩年市場快速增長,而醫療市場進入門檻又低,越來越多的廠商進入醫療器械領域,而現在市場接近飽和,像我們這樣的中低端生產商日子就不好過。“像這個醫用護理床,便宜的2000多元,貴的也不到2萬元,利潤很低,我們能賺個加工費就不錯了。”
省內醫療領軍人士表示,在某些醫療器械產品方面,國產的技術和設備水平已經超越了國外廠商,可一些醫院在采購時過分迷戀進口品牌,這讓國產品牌銷售受到很大影響。“都說醫療行業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其實今年市場需求下降,加上國際品牌的擠壓,一些中小國產品牌處境艱難,很多年度銷售任務都完不成。”
巨頭轉型鄉鎮農村市場
“今年人確實沒往屆多,往年這會兒都忙著簽約了,哪像現在這么閑。”作為山東地區規模較大的代理商,青島新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堅告訴記者,“很多大的醫院設備都已經購齊,短期內不會更換,而中小醫院對這種高端設備的需求量和購買力又有限。”趙堅透露,今年他們一級代理商西門子的設備才賣出三四臺,而這種往年暢銷的拿手產品能賣二十多臺。
作為從事醫療器械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趙堅表示,“我了解到像美國GE、飛利浦、奧林巴斯等國際巨頭都成立了針對鄉鎮市場甚至農村一級市場的專門銷售服務部門,重點開發布局基層醫療市場,這讓長期聚集在該市場的那些靠價格便宜、量大面廣而生存的中低端醫用設備制造商承受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趙堅認為,國際品牌產品線的下移讓醫療器械市場頗像當前汽車市場面臨的“合資車PK國產車”的局面,基層醫療市場的爭奪將更加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