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兩個“第一生產力”?
1988年,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這個大力倡導創新的時代,相信這個論斷依然實用。有統計顯示,“20世紀約有60%的重大創新都起源于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創業企業。可以說,創新能力強是創業板企業的突出特征。”而在注重低碳、環保的21世紀,這個比例一定會大大提高,大多數“綠色”企業都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為主。
另外,資本也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 “第一生產力”。綜觀科技類創業公司的成長、上市歷程,我們會發現,它們的發展壯大與資本的介入分不開。科技型公司將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的過程,除了面臨巨大的資金需求外,往往還面臨著市場營銷的巨大挑戰。而迎接這種雙重挑戰的最好辦法莫過于擁有強大的資本作支撐。
因此,科技和資本,是科技型創業公司“大成”的兩個“第一生產力”,企業必須對其有足夠的重視。那么如何把握這兩個“第一”?
注重科技創新 讓資本不請自來
在企業界,創新與融資是人們最熱衷的話題。隨著創新帶來的巨大效益,各種“創新創業大賽”層出不窮,并且有了不同程度的細分。“2012(首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就是一個典型,這是一個由招商銀行創新創業公益基金特別支持、重點針對“綠色型”、科技類創新企業的高規格大賽。大賽自啟動以來,在全國3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有近千企業參與報名。勝出的企業將參與分享由數百家知名投資機構與投資人提供的5億元人民幣、招商銀行提供的總金額不低于20億元的低息授信支持!可見,本屆大賽是一場真正的資本盛宴。對參賽的企業來說,這既是一個很好的融資機會,又是企業相互間的一場無情PK。
據參報本次大賽北京賽區、“團隊組”的北京愛社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介紹,在創業階段,企業把握好這兩個第一的最好辦法就是“注重科技創新,讓資本不請自來。”
“因為只要企業加快自身的科技創新,一旦樹立了技術壁壘就無可替代,這就能‘為資本市場輸送好苗子’,從而贏取投資資金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以愛社首創的“氣動節能”系統為例,愛社科技對空壓機節能市場的科研投入,目前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公司已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專利不僅對企業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還能提升投資者對企業的好感度。目前愛科技的產品創新已經細致到包括空壓站節能監控系統、管道供氣節能管理單元、智能氣體泄漏檢測設備、氣體增壓設備等部分,相關核心節能技術已全部申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據悉,愛社科技目前已經獲得軟銀中國的風險投資。青云、啟明等創投公司及世界500強施耐德都向其表示了合作意愿。希望愛社科技能在本次創新創業大賽中順利勝出、大踏步走進更廣闊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