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行業中,LED正被無數企業家研發生產,而且在工程領域和室外照明已經占據很重要的市場地位,但是當細化到家居照明,這塊市場目前可以說還是一片潛力股。如何能將LED光源帶入尋常百姓家是無數商家所頭痛的事情。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LED未來的家居照明方向。
LED光源技術已有所成型
國內LED照明產業分布比較集中,已經初步形成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東南地區、北京與大連等北方地區四大區域,每一區域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大連、深圳、廈門、南昌四個地區已經具有LED成熟的生產基地。
一方面由于社會對LED照明缺乏充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LED照明產品相比傳統照明產品價格較高,LED滲透率一直難以盡如人意。今年3月20日,由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組織的“2012年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在北京進行國內公開招標,來自全國各地的110家企業的近300位投標代表參與了招標活動。包括用于室內照明的LED筒燈、反射型自鎮流LED燈,以及用于室外照明的LED路燈、LED隧道燈的LED產品被列為招標產品。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2012年中國政府將斥資400億元用于LED路燈采購,對LED路燈使用者提供30%的財政補貼。
總體而言,中國的LED產業格局南方產業化程度較高,珠三角和長三角是國內LED照明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上中下游產業鏈比較完整,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相關企業。而北方則依托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產品研發實力相對較強。
技術和價格仍然是難解之題
雖然目前中山古鎮市面上都有少量家居照明企業紛紛選用LED作為光源,但是始終遇到很大的壁壘,還處于不完善時期。
遭遇技術和設備瓶頸。在LED襯底材料的技術和外延片生產設備方面,國產LED照明產業存在明顯瓶頸。我國企業LED領域的自主創新和專利主要集中在封裝階段,而在最關鍵的白光、大功率LED燈的熱平衡問題、持久高效的熒光粉等方面,技術專利一直被歐、美、日等國企業壟斷。國內LED照明燈具產品的亮度、散熱、發光效率和均勻性、抗靜電能力、抗漏電能力以及品質控制水平與國際產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LED缺乏產品定價權。國內LED企業的規模較小,產業資源分散,核心芯片特別是大功率LED芯片主要依賴于從國外進口。單個中小廠商只能單個從國外進口價格高昂的芯片,造成議價能力低的狀況,使成本居高不下。對于單個家庭來說,LED燈具的節能體現并不明顯,省不了多少錢。而且LED燈具比普通燈具大概要貴3倍,普通民眾能否承受,也是個問題。
缺乏品牌意識LED企業數量眾多,魚龍混雜,產品參次不齊,沒有自主品牌,導致一些專利被盜用,侵權事件屢有發生。
LED家居路任重道遠
據廣東省有關部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日本和歐洲的LED企業,擁有80%以上的LED芯片核心技術專利,而國內同類企業擁有的同類專利不足10%。長期以來,LED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市場核心基礎技術,被國外幾大產業巨頭如日亞、豐田合成、Cree、Osram等壟斷,占據整個產業鏈70%左右的產值,這也使得我國LED產業鏈的結構十分不合理。
筆者認為,雖然白熾燈開始退市給LED空出了市場,但諸如接受度價格這樣的瓶頸仍然制約LED家居照明普及。當然,隨著LED技術的繼續發展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步入家庭照明仍然是大勢所趨。我國的LED照明產業不能盲目樂觀,家居照明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