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65年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建設開始,到目前全國多個城市多條線的同步建設,風雨四十年,截止2006年底,全國已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長春、大連、重慶、武漢、深圳、南京10城市的23條線,線路總長585公里。
目前,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有15個城市在進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依照城市軌道交通全壽命周期的各階段,參與的單位除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外,包括投資、建設、運營管理、規劃、設計、施工、設備生產供應等企事業單位。城市軌道交通的產業化初具規模,形成了幾個特色產業基地,如江蘇省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基本形成,除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還逐步拓展到海外市場。重慶將花5年時間打造輕軌設備產業鏈,上海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也初具規模。
40年的發展,在設計、施工、運營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在評選的“城市軌道交通專項技術”中,有綜合類技術9項,土建類技術11項,運營與設備技術13項。有些技術如前期投融資、安全遠程監控預警技術、土建施工技術等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新型交通系統方面,由單一的傳統輪軌模式發展成多種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準備實施的制式已達6種:大運量地鐵、中運量輕軌、跨座式單軌、城際快速鐵路、磁懸浮、直線電機系統等。
在我國,軌道交通已經形成了建設和運營的自有技術體系系列。
軌道交通的優勢:
1) 引導城市布局調整
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特別是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附近的房地產被極大地激活,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人口產生出巨大的吸引力,大量人口逐步向城市軌道交通站點集聚。
2)節約土地資源
在動態情況下,平均每位旅客占用的道路面積:輕軌和城市鐵路為0.2平方米,公共電汽車、私人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分別是它的4.6倍、115倍、100和50倍。城市軌道交通使得以上住宅、辦公、商業用地的內部凝聚力大大增加,它為各個中心之間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3)環境友好
城市軌道交通對大氣污染的影響程度遠遠低于其他交通方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對我國環境保護戰略的實施具有積極意義。
4)節約能源
“十一五”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城市交通節能任務十分艱巨。據統計,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地鐵是小汽車的5%。城市軌道交通是一種節約能源的交通方式,符合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節約能源的戰略。
5)解決居民出行
對一些大城市而言,機動車增長過快只能造成交通擁堵,而發展公共交通又不可能無限擴大道路面積,發展軌道交通就成為一種現實的選擇。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會優于常規的公交,上班族和居民出行乘坐的舒適度會有很大提高,而且乘坐軌道交通在時間和效率方面與其他公交方式相比都有優勢。
6)促進產業發展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相關產業帶動作用和拉動內需的作用也非常明顯,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投資中,土建工程一般可占到40%左右,巨大的工程投資為工程施工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電設備一般占工程總造價的40%左右,為機電設備制造廠商帶來了新的市場。在設備國產化政策引導下,我國企業在車輛、通信信號、牽引供電系統、環境控制、自動售檢票系統、信息服務等領域已有了較快的發展。
7)促進經濟發展
城市軌道交通的影響不僅是出行,同時還是房地產、商業飛速發展的助推手,城市軌道交通提升了建成區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