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個3D打印的科技魔方被點亮,第十七屆高交會正式在深圳會展中心啟動。本屆高交會以“創新創業,跨界融合”為主題,總展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創歷史新高,共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代表團、3000多家參展商參展,將有1萬多個項目進行交易和洽談。
在本屆高交會參展商中,既有各種各樣的創客和中小企業,也有海內外知名企業。如1999年在首屆高交會上獲得第一筆風險投資資金220萬美元的騰訊,此次以史上最大規模參展,以展示其在“互聯網+”方面取得的成果。
深圳創客16小時完成科技魔方
本屆高交會共設有主題展區、會議論壇、專題活動、高新技術人才與智力交流會、不落幕的交易會五大板塊,在展區方面,首次設立了無人機分會場和機器人分會場、“一帶一路”專館以及創客展區。
記者了解到,在開幕式上備受矚目的3D打印科技魔方由深圳創客完成。據深圳創客張望介紹,科技魔方由其團隊設計,長寬高均為16厘米,使用3D打印和激光精雕等先進技術,耗費約16個小時完成,同時安裝了靈敏的傳感器。有趣的是,高靈敏度的傳感器來自10月舉辦的全國“雙創周”開幕式啟動裝置,除了傳感器以外,科技魔方的成本還不到1000元。
位于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的創客展區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涵蓋智能家居、開源硬件、3D打印、運動、教育、消費電子等領域,匯集包括生毛豆、呼嚕智能眼罩、墨武士智能后視鏡等在內的百余個經過精心篩選的精英項目和創客團隊作品。據了解,部分項目和作品來自中科創客學院、中科院先進院育成中心孵化產業園區、首屆“中科創賽”優秀項目、前海深港夢工廠、太庫孵化器、移盟產業園等平臺入駐團隊,還有部分來自個體創客。
16日晚,“創客之夜”項目路演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多個創新創業項目參與海選,最終遴選出16至20個創業項目參與路演和評審活動,項目領域涵蓋智能硬件、移動互聯網、可穿戴、智能家居、“互聯網+”等。優勝者將獲得“高交會創客·學院獎”,并有機會獲得投資機構的投資。
機器人組“啦啦隊”參展
信息技術與產品展在深圳會展中心最大的展館舉辦,來自韓國、美國、日本等國家,以及內地、臺灣、香港的280多家中外企業參展,騰訊、百度、同方股份、萬科等國內知名企業紛紛亮相。其中,韓國專業參展團展臺比往年面積擴大近一倍。
值得關注的是,與高交會頗有淵源的騰訊公司,此次展臺面積達180平方米,是參展互聯網公司中展臺最大的一個,也是騰訊以史上最大規模參展。騰訊展出的內容包括通信與社交服務、智慧城市與公共服務、開放創業、文化資訊、互聯網金融平臺、社會公益六大核心板塊,體現公司“互聯網+”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的行業解決方案實力。
記者還了解到,位于深圳會展中心2號館的高交會電子展的參展企業數量和展臺密度創下歷史新高,參展企業近300家,東芝、松下、村田制作所、羅姆半導體等行業“大咖”紛紛帶著最新研發成果亮相。往年單獨上臺表演的村田頑童、村田婉童也變成了組團而來的“村田啦啦隊”,這些機器人除了繼承村田頑童、村田婉童基于陀螺儀和精密算法的自動平衡控制技術外,還集成了超聲波傳感器、紅外線傳感器以及無線通信模塊等新的村田產品。
我逛高交會
馬丁飛行噴射包等“深度空間”產品亮相
像鋼鐵俠一樣飛翔
能夠讓人像“鋼鐵俠”一樣在天空飛翔的光啟“鋼鐵俠”馬丁飛行噴射包、懸浮在空中的迷你版“云端”號、飛在天空的“大貨車”太陽方舟、新亮相的光子智能送菜消費機……記者16日在深圳會展中心二樓平臺看到,圍繞著光啟提出的“深度空間”概念,一系列顛覆式創新產品紛紛亮相。
早已名聲在外的光啟馬丁飛行噴射包的真機和模擬器近距離展現在大眾面前,吸引了眾多觀眾體驗。關注度頗高的馬丁飛行噴射包是全球首款商業個人立式飛行器,它可連續飛行30分鐘,載重120公斤,讓人們飛行在天空的夢想不再只是夢想。12月6日,馬丁飛行噴射包即將在深圳歡樂海岸的湖面上試飛,讓人們近距離感受空間的變化。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光啟科學董事局主席劉若鵬在迷你版的太陽方舟附近告訴記者,馬丁飛行噴射包已經接到了迪拜、美國、新西蘭、法國、捷克、印度的訂單,在國內,有效的客戶填表已經超過1000人。他表示:“全球科技創新趨勢,多學科交叉融合,前沿領域不斷涌現,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界限逐漸模糊,科學到技術應用周期越來越短。”
最近,劉若鵬經常在各種論壇上提出的概念是“深度空間”。他認為人類已經進入深度空間時代,時代的發展趨勢是把一切搬到空間,在多維空間中重構世界,通俗來講,通過把原來在“地上”的應用,搬到不同高度的空間,可以促進行業的轉型發展,包括深度空間+智慧城市、深度空間+監控、深度空間+物流、深度空間+認證、深度空間+交通旅游等。
光啟由一支海外創新團隊于2010年回國創立,專注于顛覆式源頭創新,創始團隊是5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海歸博士。“做孤立性創新越來越難,必須做整體創新,這就要求你的創新組織模式、運作模式要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所以我們提出全球創新共同體的概念。”劉若鵬如是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