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安全和信息安全實現自動化
文:文/皮爾磁管理合伙人Thomas Pilz2023年第四期
導語:在今年的皮爾磁年度新聞發布會上,皮爾磁管理合伙人Thomas Pilz重點討論了信息安全問題,并向大家介紹信息安全對整個工業的深遠影響。
信息安全:立法將適用于工業和工程
目前,工業環境中的安全標準和法律正面臨動蕩。這是由 安全和人工智能(AI)問題所推動的。對于一般的工業和機械 工程來說,有三個新的或即將到來的安全法律要求是相關的: 歐盟指令NIS 2、新的《機械條例》和《網絡彈性法》。
與上一次年度新聞發布會一樣,我將重點討論信息安全問 題,向大家介紹一下對整個工業的影響有多深遠。
NIS 2:對更多的公司來說,更多的義務和更多 的限制
NIS(網絡和信息安全)是歐盟的一項指令,旨在加強網 絡安全。該指令自2016年以來一直存在,迄今為止適用于關鍵 基礎設施供應商,包括能源、交通、銀行和金融、衛生、飲用 水的供應和分配以及數字基礎設施。這些部門的供應商必須實 施“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并報告任何嚴重的網絡安全 事件。NIS 2作為后繼者,于2023年初生效,歐盟成員國必須 在2024年秋季之前將其納入國家法律。現在,該指令也適用 于工程和汽車行業,其中包括擁有50名以上員工或年營業額超 過1000萬歐元的公司。據德國機械工程行業協會VDMA稱, 這將影響整個歐洲約9000家公司。今后,這些公司將需要證 明他們已經采取了技術、操作和組織措施來防止安全事故。首 先,這將包括對現有系統的風險分析,包括在生產環境中,換
句話說就是OT(運營技術)。隨后將制定和實施具體的流程和 措施,如密碼保護或加密,以及對員工的持續教育和培訓。網 絡安全事件必須在24 小時內向有關部門報告。明確納入供應 鏈也是一項新的工作。總而言之,NIS 2現在影響到更多的公 司,擴大了義務,并規定了更嚴格的限制。未能采取相關措施 的公司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網絡彈性法》——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安全
2022年9月,歐盟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旨在提高產品網絡 安全的法規草案。該《網絡彈性法》針對的是具有數字元素的 產品制造商。這意味著包括硬件以及軟件。該法規既指消費產 品,也指工業應用產品,例如機器控制器。根據《網絡彈性 法》,只有保證適當水平的網絡安全的產品才能投放市場。制 造商也有義務告知客戶安全漏洞,并盡快修復這些漏洞。因 此,該法規適用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這意味著,制造商現 在必須在通常的保修期之外提供軟件更新,以便未來的威脅也 能被抵御。我們預計該法規將在2024年底通過。
新的機械條例——制性網絡安全
第三項新的法定信息安全要求是歐盟機械條例。該條例 即將公布。由于它是一項法規,因此不必首先將其轉化為國家 法律。機器制造商有42個月的時間來滿足新的要求。《機械 條例》取代了現有的《機械指令》,與前者相比,它使網絡安 全成為強制性的。如果《機械指令》是純粹考察安全,而《機 械條例》則將信息安全保護目標納入了“基本健康和安全要 求EHSR”中的“防止貪腐的措施”:機器的安全功能不得因 貪腐而受到影響,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到目前為止,眾所 周知,滿足《網絡彈性法》的要求會導致推定符合《機械條 例》。
目前來說:誰需要關注什么?
法定要求意味著什么?我想用電力部門來說明其中的關 聯性:
到目前為止,只有能源供應商受到NIS指令的影響。有了NIS 2,機器制造商,如發電設備(如風力渦輪機)的制造 商,將來也必須滿足這些要求。反過來,風力渦輪機制造商需 要自動化解決方案、例如來自Pilz的控制器或傳感器。從一定 規模來看,電氣元件制造商也屬于NIS 2的范疇。而且由于NIS 2還規定要考慮到供應商,像Pilz這樣的公司也必須關注安全的 供應鏈,并對其供應商提出要求。因此,NIS 2涵蓋了整個供 應鏈。
向歐洲進口機器的機器制造商一直都必須經過合格評估程 序,最后獲得CE標志。
現在,隨著新的《機械條例》的出臺,機器制造商必須證 明他們的機器也有防止被操縱的保護。最后,電氣元件制造商 必須遵守計劃中的《網絡彈性法》的未來要求。
總而言之:公司是否愿意處理信息安全問題,以及處理到 什么程度,不再由公司自己決定。這將轉變為法律的要求!盡 快根據NIS 2對公司進行全面的信息安全評估是當下的明智之 舉。例如,包括開發信息安全管理系統(ISMS),并按照信 息安全標準ISO 27001進行認證。
在工程領域,以工業信息安全為形式的安全并不只是IT部 門的任務,而是設計和施工的一個組成部分。要追溯性地實施 安全,總是很復雜的,通常意味著用戶友好性、功能和生產力 的降低。風險評估現在還包括信息安全和機械安全。沒有信息 安全,就沒有CE標志!
而對于具有數字元素的產品制造商來說,IEC 62443系列 標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例如,下屬標準IEC 62443-4-1 描述了“安全開發生命周期過程”的要求。
歐盟在安全立法方面進展迅速;世界上最嚴格的要求將在歐洲啟用。但是,與其他國家的協議也已經達成,這樣的法律 也將被引入那里。例如,澳大利亞目前正在與歐盟進行談判, 可能會遵循歐洲的標準。因此,工業信息安全的全球協調是可 以預期的。
以開放的通信標準為歷史使命
在Pilz,開放性和用戶友好性是產品組合的關鍵特征。我 們希望為客戶提供的產品始終是最先進的,保持易于使用,并 可添加到任何自動化架構中。
憑借首款安全現場總線系統SafetyBUS p和安全實時以太 網SafetyNET p,我們塑造了安全工業通信的發展。但專有業 務解決方案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完全致力于創建行業標準。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使命!
OPC UA
工業界已就OPC UA(開放平臺通信統一架構)達成一 致,用于工業工廠的安全、跨廠商網絡。該通信協議為工業領 域不同數據源之間的通信提供了一個標準化(IEC 62541)接 口。作為OPC基金會的成員,Pilz員工積極參與指導委員會和 現場級通信(FLC)小組的技術工作小組。Pilz的重點是處理安 全問題的工作組(OPC UA的安全問題)。
特別有價值的是我們在使用發布者/用戶技術(Pub/ Sub)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功能安全的現場總線協議的要求 有關。與傳統的主/從結構相比,通過Pub/Sub,數據可以在 用戶之間直接交換。這使OPC UA也可用于要求嚴格的分布 式自動化任務。Pilz在這個領域有特別的專長,因為我們的 SafetyNET p是唯一從一開始就支持Pub/Sub的安全的、基于 以太網的現場總線系統。
我們在功能安全問題上的工作進展順利。該小組正在與檢 驗機構攜手合作,制定測試規范和測試系統,并對OPC UA安 全的通信堆棧進行認證。1.05版本已經發布。
IO-Link Safety
在傳感器層面,自動化已經在開放性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 步。通信協議IO-Link Safety即將投入商業使用。點對點通信 有許多好處,如更簡單的安裝(例如,通過標準化的電纜和沒 有平行布線)、自動化、工具支持的參數化和高級診斷選項。
為了使IO-Link也能用于與安全有關的自動化任務,作為IO-Link社區的一部分,Pilz一直在努力進行相應的擴展和相關 的測試和認證。來自Pilz的專家領導著兩個IO-Link安全工作組 (負責營銷和技術)。
我們將在11月的SPS展會上推出首批市場就緒的傳感器。 Pilz的方法是提供一個完整的系統,即傳感器、執行器和主模 塊。這簡化了客戶的應用并提高了性能。
我們相信,未來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將更多地通過其功能來 區分:用戶界面有多好,操作有多簡單,它們能提供哪些額外 的優勢?這背后有巨大的創新力量,導致新應用的巨大潛力。
安全的未來是動態的
進一步的數字化對人和機器的保護意味著什么?哪些技 術符合安全要求?人類扮演什么角色?今天,我們還想展望未 來。第一個好消息是:重點放在人身上,人的作用甚至會得到 加強。
人是積極的塑造者
例如,在Arena 2036的“流體生產”項目中。Pilz正在與 合作伙伴合作,開發和實施以人為本的網絡物理生產概念,特 別是用于汽車生產。該項目背后的理念是將生產工廠分解為位 置靈活的模塊,以便完全根據需要形成和解散動態單元。這些 模塊的設計重點是人作為生產環境的積極塑造者的作用。
從這些要求來看,人們對動態安全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也 就是說,能夠以更大的靈活性使安全功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生產 過程和相關的保護要求。例如,當人進入工作區時,它們不需 要立即硬停,而是允許機器人或移動平臺以較低的速度(因此 更安全)繼續工作,甚至更好的是,納入安全回避策略。在分 布式系統中,智能傳感器與執行器將接管越來越多控制器的功 能,從而實現機器模塊之間以及人與機器之間更好的互動。
實時安全
關于安全問題,未來生產環境中的動態情況必須實時檢查 和啟用,以便在任何時候都能保證對人和機器的保護。這里的 關鍵詞是“實時安全”。在未來,可以想象各種機器(或一般 資產)共享安全裝置。這就是我們在SmartFactory KL中測試 的“共享安全”。當以這種方式理解安全時,作為模擬合格評 估程序結果的傳統CE標志就被排除了。所有相關資產的信息必 須在運行時可用;這里的關鍵詞是數字式樣板和管理外殼。
在我前面提到的“流體生產”項目中,我們正在研究其他 未來的主題,如人類和物體的識別(并因此進行區分)。這本 身就適合使用人工智能。然后,風險可以通過適應性的人工智 能算法來識別和評估在這種情況下,“模擬”CE標志提供了基 本保護,但可以引入額外的風險減少措施,使安全更加靈活, 并有助于提高生產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