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惟偉:秣馬厲兵待奔騰

文:2015年4月

導語:隨“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提出,中國中小型電機行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受關注的時期。中小型電機應用于各領域,以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戰略支撐,鞏固發展,為中國電機行業的崛起做了充分準備。

    隨“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提出,中國中小型電機行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受關注的時期。中小型電機應用于各領域,以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戰略支撐,鞏固發展,為中國電機行業的崛起做了充分準備。

行業近五年發展概況
    近五年,中小型電機行業內企業對技術改造、新品開發和產業布局投入的力度大大加強。

    據不完全統計:業內西門子、蘭州電機、重慶賽力盟、六安江淮等數十家企業總投資達100多億元,整體搬遷改造或異地新增建設生產基地。

    基本建設的同時,平均投入總投資的10%進行技術更新改造,優化了工藝流程,加快了成果轉化。

    行業中多個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列入了國家或省市級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如:河北電機的“低慣量大扭矩電機生產技術改造”項目;西安西瑪的“節能電機擴產”項目;德州恒力的“300萬千瓦船用低壓大功率電動機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根據行業內73家企業近五年的統計數據如表1,可以看出其中73家企業中利潤超過6000萬元的企業有16家,銷量超過600萬kW的企業有11家,電動機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的企業有12家。

    但是,隨著下游需求的精密化、智能化、個性化發展趨勢,電機的通用性逐步向專用性發展,過去同一類電機在不同性質、不同場合通用的局面將被逐步打破,中小型電機行業也出現了落后產能過剩的態勢。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
    國家對科技創新給予了厚望,發改委、工信部已發的[2014]2423號文: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加快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制訂了《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其中:

    2014年,制定能效領跑者制度(超過能效1級值),制訂發布《能效信貸指引》;

    2015年,發布一批能效領跑者目錄,對能效領跑者給予獎勵。

    當前,電機行業落后產能過剩,創新技術、高新節能產品批量生產的瓶頸難以突破,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行業內企業通過科技創新,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盡管經歷艱難曲折,還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們的成功,充分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去年10月份在上海浦東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PTC展會上,行業內企業展示了最新研發的產品:高效節能、綠色環保、電機一體化產品,如:文登金達出口北美的鋼板殼NEMA電機、臥龍電氣的純電動車驅動電機及系統集成產品、山博電機的齒輪減速電機。

    2014年10月舉辦的中國電機及系統發展論壇上,行業內企業介紹了自己、或與高校等機構合作研發的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科研成果,例如蘇州通潤驅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永磁電機在螺桿空壓主機上的應用”;福建亞南電機集團的“混合動力客車專用集成雙行星輪制動離合器水冷雙電機系統研制”。

    其中蘇州通潤驅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永磁電機在螺桿空壓主機上的應用”的技術性能有下面幾點:

    1、排氣量能達到行業先進水平;2、能效滿足GB19153節能產品標準;3、20%轉速仍能獲得較好比率;4、高效率永磁電機;5、內嵌式一體軸直連結構;6、傳動效率節能3%~5%。7、用戶使用,電表測試:整體節能40%左右。

    福建亞南電機集團的“混合動力客車專用集成雙行星輪制動離合器水冷雙電機系統研制”的亮點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專用集成雙行星制動離合器水冷異步雙電機系統,發動機與ISG發電機之間的聯接采用“鋼塑耦合彈性阻尼減振器”,這種鋼塑耦合彈性阻尼減振器可實現大扭矩傳動,抗沖擊性高,使用壽命長,傳動效率高。

    2014年,行業中有24家企業的25項創新技術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推廣的電機節能先進技術目錄。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

新常態下的展望
    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確立,我們可以展望中小型電機行業發展的趨勢:

    工業4.0將成為傳統制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桿;制造業服務化將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流趨勢;小型化、專業化將成為制造企業發展新特征。

    隨著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提出“中國制造2025”,使中國制造業有了新的奮斗目標。“中國制造2025”的路徑以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發展領域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10大領域——1、新一代信息技術;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3、航空航天裝備;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7、電力裝備;8、新材料;9、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機械;10、農業機械裝備。

    2015年2月16日,國家科技部網站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方案提出:落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實施新能源汽車“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完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技術體系和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升級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帶來的新能源汽車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超前研發下一代技術;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為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提供技術支撐。

    電機是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暫行規定:純電動乘用車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部件不低于5年或10萬公里的質保承諾。

    從各國的發展規劃來看,2015年—2020年將是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發展黃金期。到2015年,美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0萬輛;英國保有量為24萬輛;日本的年銷售總量將達到200萬輛;韓國年銷售總量將達到120萬輛。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0-2020)》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中國制造2025”對高速電機的需求
    “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中的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對高速電機的有很大的需求。

    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大功率超高速電機的需求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大功率超高速電機廣泛應用于核工業、航空航天業、化工工業、生物醫學、分子泵、壓縮機和氣流紡紗等領域。

    大功率超高速電機(轉速大于6萬轉/分鐘,功率大于75千瓦)的廣泛應用,代表了一個國家高端電機研發、制造的水平。大功率超高速電機涉及電機軸承技術、電磁設計技術、位置傳感器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等四大難題。掌握大功率高性能超高速電機設計制造的核心技術,提升國家高端電機的研發設計水平,是十分必要和緊迫。大功率超高速電機的研發成功,將使我國本領域的電機設計技術,電磁懸浮軸承技術,位置傳感器技術和電機控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自2010年,行業內山東華力電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產學研合作項目“大功率高速高能量密度永磁電動機”(形成功率圍30KW~315KW,轉速范圍30000r/min~60000r/min的全系列新產品的產業化項目)列入2010年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來,行業內企業在高速電機的研發應用上,不斷有新的成果:南車株洲電機研制的專用于離心壓縮機的高速永磁同步變頻調速電機及其驅動控制系統,應用于商用空調。上電和哈電等合作研制的國產化20MW級(2P)、電驅壓縮機組超高速變頻調速防爆同步電動機,應用于西氣東輸工程。江蘇航天動力與沈陽工業大學合作開發的“兆瓦級高速永磁電機”。西門子推出的鑄件筋外冷中型異步電機系列,在冶金棒線材變頻電機領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政策的支持,市場的推動,對于高速電機的需求,勢必會促進其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關于│金惟偉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小型電機分會秘書長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上海電機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

    ■長期從事電機及系統檢測及標準、試驗方法研究工作,電機檢測實驗設備研發等,作為第一責任人完成10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并負責完成了國內多家企業實驗系統建設和升級改造工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