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發展拓撲

文:2014年10月

導語:中國變頻技術經過了三十余年的發展,從蹣跚學步到今天的在國內變頻器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像歐瑞、英威騰、匯川這幾家企業已經將觸角伸向東南亞、歐美和非洲等國外市場,尤其是高壓變頻器國產品牌幾乎在國內占據絕對地位。

80年代——國企引進與研發
    20世紀40年代,國外已誕生異步電動機變頻調速技術,直流電動機-同步發電機組成的變頻機組出現。我國變頻器行業起步比較晚,50年代在我國膠片廠等易燃車間已采用變頻機組實現交流調速。60年代在國際上才出現用電力電子器件組成的靜止變頻器,1963年,上海整流器廠就已研制出國內第一只可控硅,比當時的日本還要早一年。1965年,我國開始了研究可控硅變頻器。直到80年代,國內許多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積極開發GTR變頻器,后期更進一步研制了IGBT變頻器,并將技術轉讓給企業生產,但由于沒有自動化生產線而無法生產出高可靠性的變頻器。1984年,大連電機廠經國家計委立項,率先在電機廠家引進日本東芝VT130G1系列變頻調速裝置全套生產線和技術,建設了10000平方米生產車間。技術上功率器件用的是大功率晶體管GTR,主控CPU是MCS-51芯片,調制方式SPWM,控制策略V/F=C。是我國最早有規模的組裝國外較先進的變頻器,雖然這種變頻器在當時不是最好的變頻器,但比用可控硅作為功率器件的變頻器要先進得多。

90年代——進口變頻壟斷、國產變頻萌芽
    1988年日本三墾公司第一臺低壓變頻器SVF進入中國,同時在我國銷售的富士變頻器是G5/P5,在性能和可靠性上與130G變頻器不相上下;接著臺灣的變頻器進入大陸市場。到1996年,我國變頻器生產廠家已超過50家。1996年底,原機械部等國家四部委對全國所有的變頻器生產廠家進行調研,最后推薦了29個廠家生產的33種規格的變頻器(引進國外2家、北京5家、江蘇7家、山東3家、天津2家、江蘇的耐特、康毫、山東的惠豐、陜西西普、成都佳靈、北京比來恩等)。


1992成立歐瑞傳動:中國變頻三十年,逐步超越

 林飛

歐瑞傳動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副總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林飛:風風雨雨三十載,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變頻技術經過了三十余年的發展,從蹣跚學步到今天的在國內變頻器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像歐瑞、英威騰、匯川這幾家企業已經將觸角伸向東南亞、歐美和非洲等國外市場,尤其是高壓變頻器國產品牌幾乎在國內占據絕對地位。當然國內變頻器廠家在資本運營、產品制造設計、技術研發、產品線布局延伸等方面與國際品牌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國際品牌在資金運作,資本運作方面有著多年的經驗和實務操作,資金雄厚,而且因為起步較早,因此在技術研發、產品布局、企業戰略運作方面都有著國內企業難以比擬的基礎。國內品牌廠家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雖然有些企業倒下了,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行業人才,但更多的企業成長起來了,個別品牌已經實現超越,進入行業品牌的前列。

    中國人是有智慧的,相信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技術的積累與進步,國內品牌隊伍將不斷擴大并逐漸實現更多的進口替代,甚至在部分行業細分市場的領先超越。

《控制與傳動》:90年代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林飛:90年代變頻器市場上能見到的品牌基本都是歐美和日系品牌。國產變頻器難得一見,也就只有佳靈、惠豐、普傳等幾個剛剛起步的國產變頻器品牌。那時候國內企業對于國產品牌接受程度很低,對于節能的認識也不足,國產變頻器主要用于風機水泵,或者一些比較簡單的需要調速控制的場合。變頻器功能很簡單,也就是幾個或者幾十個功能參數調整。

    90年代變頻器的逆變模塊GTR用的還比較多,還有小電流的mos管,到后期才開始使用富士、英飛凌(那時貼的是西門子的商標,后來過渡到EUPEC)的IGBT模塊。變頻器企業的產量都比較低,PCB電路板還都是人工焊接。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林飛:歐瑞傳動成立于1992年在電氣傳動及自動化行業已經穩步成長了22余年。是國內最早從事變頻器生產制造和研發設計的企業之一。

    從最早的單一的最簡單的調速控制產品,到現在為止涵蓋三大系列幾十個品種的電氣傳動與自動化產品,歐瑞傳動成為該行業國產品牌企業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中國變頻器實業最早的一批踐行者。這些年來為市場上上萬家企業提供了百萬臺變頻器及相關產品,為中國變頻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突破性大事:該行業首家銷售過億企業;首家獲得進出口權的變頻器廠家;首家向日本、韓國和歐洲出口變頻器產品的變頻器國產品牌企業;首家通過產品CE認證的企業;首家產品獲得Ul認證的企業;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林飛:未來三十年,希望能夠有中國品牌企業成為世界一流的變頻器廠商,希望未來三十年國內企業在中國的份額可以超越并占據半數以上份額,且能在高端應用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未來三十年希望國產品牌企業能在經營理念、管理理念、企業戰略、技術研發、產品制造上更上一個大的臺階,期待未來三十年,國產變頻器廠家能夠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與國際品牌企業同場競技,擁有在該領域更大的話語權。

1995成立森蘭:中國變頻三十年,群雄逐鹿

何建波

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何建波:中國變頻器30年發展,可以用“群雄逐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來形容。從引進、學習、嘗試、推廣到現在的遍地開花。希望森蘭作為國內最早從事變頻技術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的企業之一,我們見證了國內變頻產業的發展歷程。

    變頻器技術的發展趨勢經歷大約三十年的研發與應用實踐,隨著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和高性能微處理器的應用以及控制技術的發展,變頻器體積越來越小,從直流到交流,從V/F控制到矢量控制;從拖動風機,泵類到拖動車床每分鐘5轉,從注塑機的變頻控制到伺服控制,廠家仍然在不斷地提高可靠性,實現變頻器的進一步小型輕量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以及無公害化而做著新的努力。受益于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的拉動,變頻器作為變頻調速領域內的重要設備,未來的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控制與傳動》:90年代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何建波:國內變頻器行業發展經歷了從20世紀90年代的從無到有,21世紀初的小規模量產和十一五時期后的規模化量產的變化。90年代國內變頻器市場,日系和歐美系的外資品牌基本獨占市場,國產品牌基本都才起步,如成都佳靈,希望森蘭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產品牌。國產品牌無論是在技術研發、品牌影響力及市場開拓方面,均非常弱。

    希望森蘭的變頻器技術研發從1995年開始,1998年產品正式面市。面市之初,森蘭的產品質量和市場開拓面臨極大的挑戰。這個時候,希望集團董事局主席,大陸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言先生,就響當當地提出,森蘭要做中國最好的變頻器,森蘭要成為“國內品牌的領跑者,國際品牌的挑戰者”。就是在這樣的品牌定位下,森蘭艱難的發展之路就開始了,這就是那個時期,我影響最深刻的事情了。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何建波:2000年以后,大批國產品牌誕生,且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二十一世紀初期幾年,國產品牌處在市場開拓初期,技術要求不高,主要以銷售帶動市場,應用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外資品牌依然暫居絕對優勢。2008年以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若干產業的迅猛增長,這為國產品牌的原始資本積累和人才積累奠定了基礎。隨著2008年后的經濟放緩和回落,價格競爭進入白熱化,行業在逐漸經歷一個優勝劣汰的國產,技術落后,資金不足,規模較小的品牌,生存空間一再被擠壓甚至消亡;但如此同時,一些技術、市場領先的品牌,通過上市、并購等資本運作,企業迅速做大,國產品牌的陣營逐漸分化。

    此階段,由于國內變頻器行業競爭品牌眾多,價格競爭成必然,外資品牌也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姿態,紛紛在內地建廠,降低運營成本,在一些場合,也參與到價格戰中,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充分市場競爭帶來的好處就是,用戶從中得到了實惠,同時也為變頻器在國內市場推廣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是印象深刻的事情。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何建波:縱觀森蘭近20年的發展歷程,森蘭其實一直在扮演一個“國內品牌的領跑者,國際品牌的挑戰者”的角色。從成立之初,就開始打造獨具森蘭特色的,遍布全國和海外的營銷服務網絡。產品線拓展,從開始的V/F控制,到后來的矢量控制和伺服控制;從低壓產品,到中高壓產品;品牌影響力,從西南一個默默無聞的品牌,到連續7次獲得中國自動化學會頒發的“中國國產第一品牌”,連續4次獲得中國電氣工業協會頒發的“中國電氣工業最具影響力品牌”,到國產變頻器行業“中國名牌”獲得者,中國馳名商標獲得者。一路走來,在很多競爭場合,森蘭直接和國外知名品牌PK,以良好的產品品質,及時周到的服務多次獲勝。大客戶開發戰略、海外市場拓展戰略,一項項都在緊鑼密鼓的規劃實施中,森蘭人一直在努力中。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何建波:未來三十年的變頻器行業,應該會經歷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巨大,拉動經濟增長前景廣闊。變頻器在眾多行業中都能實現高效節約電能,提高工藝水平等優勢,這也必然推動變頻器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

    未來三十年的中國變頻器行業,將是企業在品牌塑造、研發創新、精細化管理、差異化營銷、精益制造,上下游產業鏈整合等綜合實力的競爭。我期待著內資品牌不斷發展壯大,合作共贏,逐漸取代國外品牌的市場霸主的地位,把外資品牌擠出中國市場,同時逐漸走出國門,走向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讓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引領世界變頻器產業。

    我對希望森蘭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成為一家“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大型跨國電氣集團”,這也是希望森蘭的企業愿景。

2000年至今——國產變頻成長、裂變、成熟
    2000年左右,隨國內電力電子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發展,國產變頻器得到初步發展,上海和深圳成為國產變頻器發展的前沿陣地,涌現出一批國產變頻器品牌。


2002成立英威騰:中國變頻三十年,高速發展

董瑞勇

深圳市英威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事業部總監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董瑞勇:中國變頻器過去三十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引進生產到自主研發、從簡單調速到復雜應用的過程。變頻器技術發展從半控型器件發展到全控性器件,功率密度更高、體積更小、更可靠;更高速控制芯片的使用,讓更復雜的算法成為可能,也讓功能更強大;從VF算法到矢量控制的發展,讓控制性能更優異,適用于調速要求更高的復雜應用。2000年以后,國產變頻器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國內涌現了一批像英威騰、匯川等掌握核心技術的變頻器企業,幫組國產變頻器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極大地推動了變頻器國產化以及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推廣使用。英威騰抓住產業發展機遇,刻苦專研,努力開拓,成為中國變頻器國產品牌的中流砥柱,引領中國變頻器行業的發展。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董瑞勇2000年以后,國產變頻器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國內涌向了一批像英威騰、匯川等掌握核心技術的變頻器企業,極大地推動了變頻器在各個行業的推廣使用。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董瑞勇:過去三十年,英威騰是中國變頻器行業的中流砥柱,引領中國變頻器行業的發展。2002年,公司成立,自主研發出G9/P9/ZS5第一代產品;2003年,進入變頻器國產品牌行業十強;2005年、代表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CHV系列產品推出;2007年,CHH系列變頻器產品推出,同年入選行業十強,排名第一;2010年,A股正式掛牌上市;2011年,代表國內頂尖水平的GD系列產品推出。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董瑞勇:未來變頻器的發展,將會是自動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發展的結合,將會功率密度更大、體積更小、算法更復雜、精度更高、功能更強大、操作和監視更多樣、靈活、問題分析和處理手段會更豐富、快捷。

    希望我司在未來三十年,能夠引領世界變頻器行業的發展,真正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自動化領域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2003成立匯川技術:中國變頻三十年,與用戶共同成長

晉永清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壓變頻器銷
售總監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晉永清:這三十年中國變頻器一直是跟隨國際優秀品牌發展的。特別是最近十年,中國節能減排市場容量劇增,給國內高壓變頻器廠家帶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在此過程中,國內品牌高壓變頻器技術水平不斷上升,部分環節基本達到了國際品牌技術指標。遺憾的是,國內主要品牌在三電平技術、IGCT驅動技術等方面,考慮到投資因素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以匯川技術為代表的國內品牌,會填補國內高壓三電平技術、IGCT驅動等領域的空白。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晉永清:2000年以后高壓變頻器市場快速發展,利德華福高壓變頻器國內銷售額超過了西門子、ABB等國際品牌。這個階段重要事件是利德華福被施耐德并購,對中國高壓變頻器發展影響很大。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晉永清:匯川技術的高壓變頻器不是國內起步最早的一批廠家,但這個過程中,匯川技術一直秉承技術創新、產品至上理念,堅持做中國最好的高壓變頻器。在高壓同步機驅動技術、高壓磁鏈閉環矢量技術、三電平技術、超大功率器件技術等方面投入巨資研發,取得了較好市場反映。匯川技術是國內第一家商用磁鏈閉環矢量技術、第一家高爐鼓風機冗余驅動方案實施、第一家將三電平混聯拓撲應用在礦用提升機上。雖然最近兩年高壓變頻器市場規模有所減少,但是匯川的高壓變頻器銷量一直翻倍增長。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晉永清:希望更多的高壓變頻器廠家重視技術創新,并且通過技術創新給用戶帶來好處,在此過程中同我們的用戶共同成長。匯川技術一直會秉承此發展思路。

2004成立易能電氣:中國變頻三十年,前途光明

沈鴻

深圳市易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沈鴻:中國變頻三十年,推動產業,特別是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大幅進步,對節能和環保做出了突出貢獻。

    技術上,各類技術已發展成熟。目前突破重點在應用技術,即如何將技術應用到各類客戶需求上。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沈鴻:2000年以后,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變頻產品質量、性價比迅速提升。另一方面,市場秩序破壞嚴重,變頻門檻越來越低,產業發展存在一定障礙。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沈鴻:角色:作為民族企業一員,易能屢次被評為“國產變頻十大品牌”,一直穩健發展。未來希望能繼續發揮作用,促進企業與產業可持續發展。

    突破性大事:06-07年推出的EDS800系列,目前產品銷售額已達30萬臺,以極佳性能與穩定性,獲得了廣大用戶青睞;推出高精度異步伺服驅動器EAS210系列,在高端領域取得突破。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沈鴻:希望中國變頻器在未來電控市場占主導,擴大應用范圍,給客戶帶來更多更高品質、更高性能、更低價格、更穩定性能的優異產品。從工業發展來看,變頻未來30年是值得期待的。希望中國變頻器企業能在高端產品與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04成立微能科技:中國變頻三十年,趨向成熟

朱穎毅

深圳市微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朱穎毅三十年即而立之年,中國變頻器走向成熟,尤其是中高端與中高壓變頻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市場上,2010年以后,一些國產品牌影響力已超過進口品牌,占據市場較大份額。產品上,高壓成熟度高于低壓,產品更為集中。技術上,經歷簡單調速到矢量再到直接轉接控制的發展;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朱穎毅:印象深刻的事:國內品牌上市,用戶人數增加,用戶要求提高;市場容量發生變化,08年受國家政策影響,眾多企業增長迅速,09-10年,市場接近飽和,同質化現象嚴重。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朱穎毅:微能綜合實力一直位于行業前列,并一直植根于產品可靠性、功能性的研究與完善,將品質視為發展重點,在廣大客戶中擁有極佳口碑。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朱穎毅:未來三十年,變頻行業越趨成熟,希望企業擁有務實精神,提高創新力,降低低端產品重復制造,發揮應有作用!

    希望微能成為變頻領域重要領導者,整體創新能力提高,并積極參與競爭,在高端市場取得突破,成為若干行業的第一變頻品牌。

2004成立深川電氣:中國變頻三十年,探索、成長、騰飛

葉益強

山東深川變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葉益強:中國變頻器發展是探索的三十年,成長的三十年,騰飛的三十年。從引進借鑒到自主研發,中國變頻器經歷了三十年的風風雨雨,在國產變頻人的努力下,行業一步步從空白走向了輝煌,在這積極探索的三十年中涌現了大批極具成長力的企業。深川股份自2004年成立之初,始終堅持深耕中國市場,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節能高效、安全可靠的高性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在過去的十年里見證著中國變頻器行業的迅速崛起,也憑借著自身先進的技術、卓越的品質、科學的管理和完善的服務,在電子科技行業不斷做專做強,成為屹立于國內的知名變頻器產業先鋒。深川股份愿與中國變頻器一起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和技術資源優勢,共同締造國產變頻器新的神話。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葉益強:
變頻器作為一個工控產品,必須和其他工控產品搭配使用才可完成設備運動控制需求。現在不少變頻器廠家除提高變頻器性能,技術含量,也開始豐富產品線,向伺服、PLC、HMI擴展等。但豐富產品線只是第一步——搭建了平臺,下一步是用這個平臺去解決行業客戶問題,提供有競爭力的方案。所以我覺得未來變頻器市場將更成熟,一些企業將被淘汰,而大廠家將走向整合。

2004成立易驅電氣:中國變頻三十年,迎來轉型升級關鍵期

朱華東

深圳市易驅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朱華東: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由進口變頻器壟斷的時代逐步進入國產變頻器誕生、發展的時代。變頻器控制技術由VVVF控制演變到矢量控制、直接轉矩控制技術。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朱華東:
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可謂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尤其是在深圳開始涌現出數家后來影響市場格局的廠商,易驅電氣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成立并發展,經過創業者們的打拼和堅持,國內變頻器企業在變頻器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朱華東:
易驅電氣從最初的代理商發展成為中國變頻器行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肩負著民族電力電子事業重托。2009年算得上易驅電氣的一個轉折點,雖然剛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但易驅電氣卻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標志性的事件一是廠房的搬遷,二是管理的提升,三是伺服產品線的引進。2014年,易驅電氣迎來了十歲生日,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易驅電氣正堅持“以人為本、技術領先”的理念加速內部改革和技術提升。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朱華東:
相信未來三十年將是國產變頻器走向成熟的時期,同時國產變頻器也將走向全世界。易驅電氣作為自動化系統集成供應商,期待在未來三十年在國際自動化行業的競爭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繼續為發展民族電力電子產業而努力,為環境更加美好而努力。

2006成立步科自動化:中國變頻三十年,更貼近用戶

莫長亮

上海步科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變頻器產品經理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莫長亮: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市場角度而言,從幾乎是零做到現在的幾百億的市場;技術角度而言,從簡單的VF變頻調速,到現在的矢量控制。我們的變頻器和國外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在最終使用客戶那里基本可以聽到“國產變頻器還行,不錯”的評價。作為一個國產變頻器品牌的廠家,可以說是“我心甚慰”。這三十年,性能差距在不斷縮短同時,國內變頻器還利用本土化優勢,更貼近市場,更貼近客戶,對市場的進行細化,推出了很多針對行業的專用變頻器,讓我們有了和國外變頻器叫板的籌碼。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莫長亮:
2000年以后,國內變頻器市場高速發展,如今中低壓變頻器已達200億,預估最近幾年還可保持10%左右增長。國家提倡的節能環保又給中國變頻器發展新契機。同時,國產變頻器在性能上向一流品牌靠近。

    印象最深刻的事:2000年后國內變頻器矢量控制的推出,意味著我們和國外變頻器性能的拉近,可以做更大的變頻器市場,可以觸碰到以前只有國外變頻器才可以做的行業。國產變頻器的市場前景更為開闊。

2004成立珠峰電氣:中國變頻三十年,從裂變中求生存

劉秋輝

廣州珠峰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劉秋輝:三十年是國產變頻器從無到有、從裂變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真實寫照。變頻技術也經歷了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變化過程。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劉秋輝:
2000年后國產變頻器借資本力量,開始了現代公司的運作及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體系,印象最深的是變頻器行業部分公司的上市。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劉秋輝:
珠峰電氣成立才十年,用5年學生存,用5年求發展,我們貴在參與和奉獻,是整個變頻行業的參與者,是細分市場中的領先者。2013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2011年獲得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劉秋輝:
愿中國變頻器廠家能做出自己的特色,發揮自己的特長,將中國變頻打造出精品,將中國變頻產業與國際變頻接軌,為中國乃至世界變頻發展與節能減排做出貢獻。愿珠峰電氣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也能夠發揮力量。

2011成立海浦蒙特:中國變頻三十年,從追隨到趕超

劉喜文

深圳市海浦蒙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控制與傳動》:您如何看待中國變頻器三十年發展?變頻器技術這三十年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劉喜文:三十年間,中國變頻器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并逐漸上升為主導的過程。

    技術上,國內、國外均以控制為主,并逐漸完善、成熟。但有兩大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可靠性技術——硬件、軟件理論可學習獲得,但實際應用,企業均有差異,需更深入理解;二是應用技術,這是用戶最為關注的,企業需針對應用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控制與傳動》:200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發展狀況如何?此階段您印象深刻的事是?
    劉喜文:
2000年以后,市場出現兩極分化,一是企業按自身理解開發技術,研發產品。二是“山寨”猖獗,國產品牌95%被“山寨”企業占據。但山寨有局限,發展到一定階段,便無路可走。

    印象深刻的事:以艾默生華為為代表的平臺技術、市場模式、服務模式以及全國聯保概念的誕生、完善,各行業又以艾默生技術為藍本擴展,這種平臺性成長是中國變頻企業發展的基礎。

《控制與傳動》:貴司在中國變頻器這三十年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突破性的大事?
    劉喜文:角色:海浦蒙特在行業中定位為追隨者,即通過學習、創造,不斷前進。另一方面,海浦蒙特擁有自身優勢,能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將產品技術融入用戶應用開發,具有高度靈活性與貼近性。這方面,海浦蒙特已優于眾多國外品牌。

    突破性的大事:海浦蒙特在電梯及起重領域的產品與方案,滿足了用戶深層需求,被大規模應用與出口。

《控制與傳動》:您對中國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您對貴司變頻器未來三十年的期待是?
    劉喜文:
希望未來中國變頻能出現國際品牌,企業能更深入行業,挖掘用戶深度需求。同時,希望中國變頻驅動核心控制技術提高,產品性能更為可靠。未來三十年,市場競爭必將更為激烈,海浦蒙特將穩扎穩打前進,適應變化。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