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資訊

日本擬將首個可對話機器人送入太空
《朝日新聞》報道,日本制造出一款會用日語對話的機器人,并計劃2013年夏天將其送入國際宇宙空間站(ISS)。此次是日本首次將能夠進行對話的機器人送與2013年末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若田光一進行對話試驗。
這款機器人是由豐田汽車、日本電通、東京大學以及風險企業聯合設立的“希望號機器人工程”成果之一。機器人身長34厘米,重約1公斤,被命名為“希望號(KIROBO)”。它不但可以識別聲音、進行對話等,還可以通過遠程操控說話,同時裝配有人臉記憶識別照相機。
據稱,這款機器人雖為宣傳制作,但實際目的在于通過讓機器人在嚴酷的宇宙環境中作業,進而可以將其在地球上推廣運用。
英披露新型雷達系統 可探測3倍音速物體飛行
AR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英國戰艦最新安裝的雷達系統——“ARTISAN”,能夠在24公里之外探測到3倍音速飛行的網球般大小的物體。
TISAN雷達系統裝配在英國海軍23型護衛艦上,有能力切斷相當于10000個沖突手機信號的信號干擾,其有效工作性能是目前英國皇家海軍現役雷達系統的5倍。它還可以同時監控800多個目標,從類似網球大小的目標至航空母艦和驅逐艦,探測范圍為200-200000米。英國最新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和兩棲艦將裝配這一最新雷達系統,可提供超級精確和抗干擾能力。此外,英國海軍還計劃2020年之后在26型護衛艦上安裝該雷達系統。

美機器狗酷似《終結者》機器人殺手
美國軍方研制出一種力大無窮的軍用機器狗,能爬坡、負重行走等。最近這款機器狗又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就是學會了輕易地將巨大磚塊障礙物向后擲出。這種機器狗名為“LS3阿爾法狗”,研制其的目的在于減輕戰士作戰負荷、提高作戰效率。其原型為美國“巨狗”計劃中用于幫助戰士運送裝備的、最大負重可達400磅(約181.4千克)的機器狗。“LS3阿爾法”在此原型上新增了投擲重物的功能,它不但能夠靈活跑動及接收語音命令,還可在無需補充燃料的情況于一天內行進24公里。據了解,阿爾法狗雖體現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但鑒于美國科幻電影《終結者》系列中的金屬骨骼機器人殺手所帶來的啟示,美國部分民眾對阿爾法狗的未來產生了一定擔憂。

加拿大推出控制臂環用手指控制電腦
加拿大創業公司Thalmic Labs推出最新開發的一款名為MYO的創新性臂環,佩戴它的任何人只要動動手指或者手,就能操作科技產品,與之發生互動。
這種獨特的手勢控制裝置可以佩戴在任何一條胳膊的肘關節上方,探測用戶的肌肉產生的電活動。該技術在真實世界里的一些應用包括通過舉起或者放下手臂,上、下滾動電腦屏幕,以及通過左右揮舞兩根手指,切換桌面應用程序。TNW看到的一段宣傳視頻顯示,用戶通過把手攥成拳頭,可以停止iTunes里正在播放的歌曲,然后通過腕關節做圓周運動,調高音量。這種臂環不止能夠應用到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上。另一個場景是用戶伸展手臂,像是正握著一個科幻武器一樣,通過這種方式控制一臺電視上的《質量效應3》,這是新一代游戲。
尚·自動化生活

首臺可完成系列綜合性操作的智能機器人
2月27日,一臺PR2機器人在德國不萊梅大學實驗室內攤煎餅。PR2是美國一家公司研究生產的第二代機器人,被譽為全球第一個能夠完成一系列綜合性操作的智能機器人,售價為每臺40萬美元。它會疊毛巾,端茶送水,開啤酒,甚至陪主人打臺球。

“仿生機器人”在英國倫敦首次展示
一個完全由仿生肢體和器官構成的“仿生機器人”3月份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首次展示。它是英國頂尖機器人專家理查德•沃爾克和馬修•戈登耗資100萬美元,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造肢體和器官組合在一起打造的,研究者給它起名叫雷克斯。據悉,與這種“非人非機器人”產物同時出現的,還有人們對于倫理方面的憂慮。

美國研制新型超級電池給手機充電
目前,美國科學家最新研制一種超級電池,它們被稱為微型石墨烯超級電容,其充電和放電速度比普通電池快1000倍。這種超級電池是采用單原子厚度的碳層構成,能夠很容易制造并整合成為器件,未來有望制造更小的手機。
在最新設計的超級電池中,研究人員使用叉合模型(類似于互相交織的手指)將電極并排放在一起。這將有助于實現兩個電極表面積的最大化,盡管這同時也會減少電解液中離子需要擴散的路徑。最終這種超級電池能夠存儲更多的電能,更快地完成充電。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突破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對手機和汽車快速充電,同時可用于制造體積較小的器件。人們甚至可以在家中完成這種超級電池的制造。

科學家基于蝗蟲視覺設計智能車輛碰撞探測器
目前,受蝗蟲獨特的視覺能力啟發,科學家最新研制一種創新技術,能夠避免人們發生車輛碰撞。
英國林肯大學的克萊爾-林德博士和岳世剛(音譯)教授受到蝗蟲大腦電子和化學信號獨特方式的啟發,岳世剛說:“我們最新研制的系統受益于蝗蟲移動敏感中樞神經元——蝗蟲最大的移動探測器,該系統應用于機器人,僅使用視覺輸入便能確保有效探測路徑,或者發現目標物體。”
這項研究證實模擬生物學特征,人造視覺神經系統可提供動態環境中計算機視覺最新解決方案。林德博士強調,基于蝗蟲大腦開發設計計算機神經網絡程序,可以設定程序使一個移動機器人探測即將接近的物體,并避免與它們發生碰撞。據悉,這項研究是德國漢堡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課題的一部分。

日研制新款智能手杖 能夠為老年人導航定位
目前,日本富士通公司最新研制一種內置衛星定位的安卓系統智能手杖,可以幫助城市老年人找到回家的路,同時還能有效監控心率和體溫等生命特征。老年人的家屬可以依據智能手杖的衛星定位位置,接收電子郵件提醒,快速找到老年人所在位置。富士通研制的新一代智能手杖可與計算機應用插件建立連接,能夠程序設定導航老年人計劃行走的路線。
這款智能手杖定位導航功能僅是類似于汽車和智能手機上的GPS定位系統,它非常像一個倒置的高爾夫球桿,富士通公司在西班牙巴塞羅納全球移動大會上公布了這款智能手杖。手杖頂部的LED顯示屏上可呈現方向提示,如果用戶需要改變方向,手杖將發生震動,一個較大的綠色箭頭指示應該轉至哪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