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打造面向“未來工業” 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施耐德電氣:打造面向“未來工業” 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度詮釋“未來工業”
早在四年前,施耐德電氣就在業內 提出了“綠色智能制造”的概念,伴隨 著近年來產業內外部環境發生的巨大變 化,尤其是圍繞國家高質量發展目標, 結合施耐德電氣在工業領域的親身實踐 和對數字化轉型的深刻理解,今年,施 耐德電氣再次與時俱進地提出了“未來 工業”這一新理念。
以現階段離散型制造業的發展為 例,龐邢健分析道,在生產模式上,過去大規模生產逐漸轉向定制化、個性化 生產;在消費端,消費者也開始關注于 某個產品的“減碳”效益,甚至于它的 “碳足跡”——數字化與可持續已成為了 未來企業發展的一個長期重要趨勢。
針對新時期制造業新的發展需求, 施耐德電氣倡導的“未來工業”可以概括 為:開放、高效與韌性、可持續、以人 為本——這五大關鍵詞,從能源與自動化 的融合、終端到云的融合、全生命周期 的融合、從分散管理到統一運營、可持續的綜合能源管理這五個維度,全面提 升企業乃至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水平。
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中國區戰略 和業務發展總監申紅鋒則進一步闡述道: 開放,指的是自動化系統平臺及企業經營 者要以開放的心態與外界融合,共同進 步、成長和發展,施耐德電氣于三年前提 出開放自動化,并基于這一理念,將其融 入到自動化技術當中,通過統一標準的開 放自動化系統與日益開放的生態圈,任何 參與者都可以創建可互操作的解決方案, 促進協作和共同創新, 一同推動行業發生 積極持久的改變; 高效與韌性,即企業在 提升生產效率,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目 標,增強企業盈利能力的同時,又要考慮 在危機來臨時保證運營韌性,使其更加穩 健、敏捷、高效和節能,從容應對來自上 下游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挑戰; 可持 續,是指企業在得到一定發展之后也應承 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以犧牲環境、資源 為代價,建立長期、良性的企業發展規 劃,借助數字化和仿真軟件,企業通過對 工藝性能、電力、用水、材料進行可視 化管理,有效優化生產制造流程、提升運 營效率,實現智能化能耗管理以及近零 廢棄; 以人為本,即賦能于人,讓人的工 作環境更加舒適,通過科技改變人們的 生活,讓工業生產更能激發人的創意與潛 能,幫助從業者擺脫重復性操作,從事更安全、更高效、更具價值的工作,建立更具活力、更具前瞻性的 運營模式,更輕松、更有價值地實現業務目標,令未來工業變得 更加美好。
開放自動化至關重要
實現“未來工業”并非一蹴而就。就現實情況而言,盡管 經過前一段時期的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一批企業通過加大對于 CAPEX(資本性支出)的投資,已逐步具備了從自動化到信息 化的基礎,但是在企業運營端產生的海量數據中如何才能充分 挖掘和發揮這些數據的價值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主要 還是緣于企業不同系統之間的開放性還達不到要求。
“實現所有系統之間的聯通,是目前企業面臨的主要挑 戰之一,”龐邢健表示,“這也正是施耐德電氣推出基于IEC 61499標準的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的原因所在,利用 EcoStruxure平臺獨有的三層架構把企業內部的數據孤島一一 ‘打通’,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數據大平臺,實現數據垂直、水 平、跨異構的自由流動,通過對數據加以善用,讓數據真正 可以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甚至能夠探索未來生成式AI在企 業端提供價值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在邁向“未來工業”的進程中,開放自動化 顯得尤為重要。從產業生態現狀來看,現在越來越多用戶都 非常認可和接受開放自動化這一概念,但是在實際業務場景 中,擁抱開放自動化卻格外困難,大多數企業仍抱著觀望的 態度,而在踐行并推廣IEC 61499標準的層面,施耐德電氣始 終是走得最遠的企業之一。
對此,龐邢健介紹說:“從中國區業務發展情況來看, 我們的開放自動化平臺取得了非常好的進步,實現了快速增 長;并且,施耐德電氣中國開放自動化業務占比目前在全球 當中也是最高的。”
在今年上海工博會期間,施耐德電氣在其展臺展出了目 前開放自動化組織UAO (UniversalAutomation.org)的發 展動向,除了之前的一些國際廠商之外,多家國內自動化廠 商也加入到了這一陣營中;與此同時,施耐德電氣還和一些 IT廠商、芯片級廠商等緊密合作,嘗試在邊緣管理和邊緣計 算領域把更多的IT方案融合進來,真正實現軟件和硬件的無 縫連接,例如用基于IEC 61499標準的硬件和解決方案去替換 一部分現有OT層面的產品方案等,據介紹,目前這些技術創 新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
OPEX投資階段需求變化
2023年以來,在全球經濟下行周期的重壓之下,中國 制造業面臨的嚴峻形勢,有目共睹。對于當前的市場狀況, 龐邢健認為,任何一個經濟周期的波動都是正常的,沒有 一個嚴冬不會過去,越是在經濟發展平緩的時期,越要做更 多結構性的調整,對于制造業用戶,首先大家一定要堅定投 資的信念,但身處于這一特殊時期,企業的投資不一定是在 CAPEX(資本性支出)上,而更多的投資會放在OPEX(運營 費用支出)上。
“中國制造業已擺脫了過去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模式,拼 增量、拼速度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他說道,“中國已經進 入到了‘拼效率’的階段——拼的是誰能夠真正帶來綠色、可持 續發展,因此,我們要盡快適應企業在步入OPEX投資階段 后的需求變化,即采用更多的數字化手段,用精益的方法論 看待企業的未來發展,幫助企業減少浪費、提質增效,提高 生產效率及能源使用效率,同時把能源和自動化更好地結合 在一起,以實現‘減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提升企業的供 應鏈韌性。”
為了更加深入地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持續助力中國企 業實現高效與可持續發展,2023年3月,施耐德電氣中國自動 化研發中心在無錫正式成立,成為了繼上海、深圳、西安、 北京之后,施耐德電氣在華設立的第五大研發中心,借助這 些研發平臺,將聚集更多生態圈的力量,共同促進下一代核 心工業自動化產品的開發,建立軟硬件一體化的創新體系, 并在未來注入包括能源管理自動化在內的更多業務內容。
申紅鋒表示:“在OPEX階段, 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來 說,即使有時用上一堆所謂的‘高大上’先進技術,可能也并不 能完全適合企業的自身發展需要,為了能夠給更多這類企業 用戶真正帶來效益和價值,施耐德電氣今后一段時間會在生 態創新的課題上,更加聚焦于行業、場景和應用,旨在給客 戶帶來切切實實的應用價值,此外,除了在產品應用層面的 創新之外,施耐德電氣還將在業務模式、前沿技術等方面做 更多的深耕和探索。”
“未來工業”的曙光已漸漸照進現實,亟需產業界、工 程界、教育界等多方的共同參與,攜手打造面向“未來工業” 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施耐德電氣也將會一如既往地貢獻自己 的一份力量,協助提升整體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