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核心產品走向主流世界的陣痛
經歷了“中興芯片”事件后,公眾對于國產核心產品的關注度陡然上升,但現實情況是國產核心產品在自
動化與控制領域遠沒有突破瓶頸。以國產某機器人為例,該公司切入機器人領域的時候,國內還沒有幾家
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可謂占盡了先機。10年前,該公司就開始量產機器人,此時的埃斯頓、埃夫特都還
沒有完全進入機器人本體制造;而現在,該公司的機器人年銷售量卻遠遠落后于埃夫特、埃斯頓。據用戶
反饋,該國產機器人的總線不開放,難以進行二次開發,并且在應用過程中非常麻煩;同時,機器人核心
算法差距過大,導致該國產機器人穩定性不佳,故障率居高不下,算法的差距,甚至拖慢了整個系統的響
應速度和穩定精度。
如何在相關領域的核心產品進行國產化是公眾一直關注的問題。在如火如荼的工業互聯網領域,中國工
程院院士倪光南提出了國產化替代方案:國產桌面計算機技術體系對Wintel體系的替代。具體包括國產
Linux系統加3種國產CPU(申威/飛騰/龍芯)替代Windows系統與Intel架構CPU;高端服務器和數據庫
替代“IOE”(IBM主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構成的系統),如航天超級服務器、博科ERP
等;國產工控操作系統SylixOS對VxWorks的替代等。
時值全球智能化浪潮和“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布局,機器人或工業互聯網都給國產核心產品提供大量
的準入機會,而投資者也將在高投資回報、更新快速的龐大市場的驅動下下注國產核心產品的布局,無論
經歷怎樣的陣痛,這都是國產核心產品走向主流世界需要交的學費。
《控制與傳動》CD
有空跟我們聊聊天吧:新浪微博@《控制與傳動》或關注微信號Control-Drive
更多內容請登錄《控制與傳動》電子雜志網站:kzcd.chuandong.com
李方圓lfy@chu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