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旦異形滌綸與粘麻混紡竹節紗開發
時間:2006-10-23 10:04:00來源:wangsl
導語:?當前紡織面料既要求吸濕透氣、服用性能佳,又同時具有一定的抗皺耐磨效果
當前紡織面料既要求吸濕透氣、服用性能佳,又同時具有一定的抗皺耐磨效果,因而其紗線一般都由多纖維混紡而成,再通過纖維間的異形異性及花式效應組合,達到服用性、染色性、外觀性、懸垂性的較佳綜合,優勢互補,常規紗線已不能滿足要求,國內外紡織企業都正致力于該類混紡紗線的開發研究。
竹節紗中竹節的形成是通過在棉紡細紗機設備上加裝一套竹節發生器,隨意控制前羅拉(或后羅拉)的瞬間速度,使輸出的紗條不勻,形成不同規格的竹節,竹節在布面上隨機分布,使織物具有獨特立體花式效應,有層次感,尤其用于牛仔布等服裝面料的開發效果更佳,如竹節牛仔布就是近年來較為成功的品種之一,該品種是在緯向間隔緯入少量的竹節紗,既有牛仔布粗獷灑脫的質感及耐磨吸濕透氣的特點,又有“雨點狀”的竹節效應,成衣經水洗石磨后,布面竹節部分的脫色與正常紗的脫色不一致,更有“立體感”、“仿舊感”和回歸自然的“純真感覺”。原料上,采用細旦或異形滌綸、普通粘膠、苧麻等纖維分別混紡,以發揮各自纖維可紡性及服用性的優勢,開發出能應用于服裝面料的竹節紗。
在前期純棉竹節紗開發的基礎上,再經相應的設備改造、工藝研究和技術攻關,取得了成功,成功開發了“細旦異形滌綸與粘麻混紡竹節紗”技術創新產品。研制開發的細旦異形滌粘、滌麻棉、滌棉、粘棉等竹節紗系列已成為近期效益較好的品種,已在棉紡機臺上穩定鋪開,較受客戶歡迎,實現了預期的研制開發目標。
1 竹節紗產品設計
根據客戶要求,結合市場流行趨勢及設備、技術、產品條件,麻類竹節紗的支數以中號、粗號為主,用于生產中厚磅牛仔布及其它中厚型服裝面料、也可用于針織橫機產品的開發。中、粗號紗可有效避免紡紗斷頭、停臺多等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紗支范圍是28~73tex,原料以細旦和異形滌綸為主,配用適量的苧麻、粘膠或棉,以兼顧服用性、可紡性和成紗強力,適當降低成本。
1.1 竹節紗規格
竹節粗度為常規紗直徑的1~2.5倍,竹節長度約1.5~3cm,節距約4~10cm。
1.2 主要品種
棉麻粘74.5tex、棉粘73tex、滌粘麻58tex、滌麻粘37tex、滌麻棉28tex、滌麻粘10.4×2tex等。
1.3 已投入批量生產的品種有
C50/M28/R22 74.5tex
T△52/T細18/M15/R15 74.5tex
T光52/T細18/M15/R15 37tex
T細50/T光20/M20/C10 28tex
T細35/T△35/M20/C10 10.4×2tex竹節紗。
1.4 原料成份
有光滌綸35%一70%、細旦滌綸18%~35%、三角形滌綸10%~15%、粘膠15%~22%、苧麻15%一30%、棉20%~50%(以3~4級棉為主體)。
2 紡竹節紗的技術原理及工藝流程
2.1 技術原理
2.1.1 細紗機能生產均勻的紗線,主要依靠固定形式的齒輪轉動,保持恒定的牽伸倍數,如果在某一瞬間改變前羅拉速度即改變牽伸倍數使纖維在羅拉間形成堆積,在出紗口就會產生粗節即形成竹節。
2.1.2 基于這一原理,在前羅拉與主傳動系統脫開,中間加入一套竹節裝置,使前羅拉造成瞬間的停頓,前、中羅拉間的牽伸倍數突然改變,出紗便會形成粗細“不勻”的竹節,齒輪的齒數可控制節間距離,停頓時間長短可控制竹節長度及直徑大小。
2.1.3 利用苧麻纖維長度差異大的特性,在紡紗過程中纖維運動的不穩定性,獲得隨機的條干不勻,形成一定的竹節效應。
2.2 工藝流程
2.2.1 混合方式
為保證原料成份比準確,又結合生產安排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同時盡可能的做到混合均勻,有光滌綸、細旦滌綸以及粘膠等化纖都分別成條,這樣還可以配合車間原有的滌粘等紗線品種的生產不脫接;苧麻以精梳落麻為主,配適量的開松精干麻,采用單獨成條的流程,然后與滌粘棉等條子在頭道并條機上混合。
2.2.2 工藝流程
?。?) 有光滌綸+細旦滌綸+粘膠生條、精梳落麻生條單獨成條;
清花:A002抓棉→A006B自動混棉→A034六滾筒開棉→A036B豪豬開棉→A092給棉機→A076C成卷→A186C梳棉生條;
?。?) 滌綸生條與麻生條在頭并混:
有光、細旦滌、粘生條→苧麻生條→FA304(2~3道并條)→FA456粗紗→+FA513A細紗機→1332N絡筒。
2.3 紡紗主要工藝參數(以T△52/T細18/M15/R15 74.5tex為例)
2.3.1 清花
滌粘棉卷干定量400~420g/m、苧麻卷干定量420~450g/m、棉卷實際長度33.7米、伸長率2%。
2.3.2 梳棉
滌粘生條干定量20~22g/5m、麻生條干定量23~25g/5m、重量牽伸96倍;錫林與蓋板隔距:
化纖:0.18、0.15、0.13、0.13、0.15mm。
麻條:0.16、O.14、0.12、0.12、0.14mm。
2.3.3 并條
干定量21~23g/5m、機械牽伸8.6倍、后區牽伸1.515倍。
2.3.4 粗紗:
干定量9.75g/10m、捻系數112~118。
2.3.5 細紗:
干定量6.744g/100m、捻系數430~480。
3 主要技術關鍵和相應措施
細旦滌綸與異形滌綸、粘膠等多種纖維在紡紗時都因靜電而易產生“粘、掛、堵、繞”等問題,成紗毛羽多,而細旦滌綸在梳棉工序中易搓成棉結,苧麻在成棉卷、成網成條及混紡時易出現飛花集聚、斷條爛條斷頭,需采取相應措施。
3.1 清花
3.1.1 細旦及三角異形滌綸、粘膠等散纖在開清工序中,宜多松多梳、輕打少落,適當放大隔距避免返花,棉卷定量適當降低,防太蓬松和粘卷,定量為400~420g/m。
3.1.2 苧麻精干麻先經加油給濕堆放兩天,然后切斷開松,要減少超長纖維,人工檢出超長麻纖維束切斷;精梳落麻還是有不少的超長纖維束,因而還是要經一道切斷工序。麻纖維在清花中要多松少打,適當加大壓輥壓力,避免粘層破卷。
3.2 梳棉
3.2.1 細旦滌綸在梳理時易搓成棉結,宜適當降低梳理速度、適中隔距,既減少棉結又防止纖維損傷。
3.2.2 麻纖維粗硬抱合力差,梳棉易破網下墜,在道夫處易產生棉層掉下成網不良,破網爛網成條困難,加裝皮圈導棉裝置,適當加大生條定量,同時降低梳理速度,確保梳理工序的正常成條。
3.3 條粗工序
3.3.1 隔距:以滌綸品質長度為主,過大條干不勻,過小牽不開出硬頭,影響條干,損傷牽伸部件。
3.3.2 重加壓:各道工序的加壓都應比棉提高10%一15%,保證握持,避免出硬頭,因為有少量超長麻纖維的存在,必然使得牽伸力變大,通過重加壓實現正常牽伸。
3.3.3 保證吸風等清潔裝置的正常運轉,高速牽伸過程中,麻纖維在離心力作用下,易從棉束中脫離出來,纏繞或集聚在皮輥上面,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突然掉入牽伸區的纖維層,形成疵點,也易堵塞喇叭口,因而飛花括擦器要正常往復運動,同時保證吸風裝置的風力。
3. 3.4 粗紗捻系數的選擇:粗紗捻系數的大小,對竹節紗的斷頭及成紗質量都有直接的影響,捻系數過大,由于前羅拉瞬間停頓很容易使粗紗牽伸不開,出現硬頭;捻系數太小,在細紗容易產生意外牽伸,成紗細節增加,斷頭增加,同時由于在粗紗生產中張力不夠,易爛紗斷頭,應適當加大粗紗捻系數,一般掌握比滌棉紗大10%一 15%,嚴格控制伸長率,宜控制在1.50%,左右,降低車速,以減少意外牽伸,經反復試驗,我們確定捻系數取115左右為較理想數值。
3.4 細紗工序
3. 4.1 羅拉隔距的選擇:由于前羅拉瞬間停頓(由于慣性的作用,實際效果只是瞬間慢速運動)使纖維在前、中羅拉間形成堆積,堆積區域的大小與前、中羅拉間的隔距大小有關,羅拉隔距大,堆積區域大,從而影響到竹節外觀形狀;隔距過小,竹節肥短,外觀曲線不流暢,同時也易產生出硬頭現象;隔距過大,竹節細長,圓整度不理想,經多次試驗,我們選擇了24-26mm的羅拉隔距。
3.4.2 竹節密度、竹節間距及竹節大小的選擇:由于竹節紗質量直接影響到織物布面的效果與質量,因而竹節紗規格設計特別是竹節密度、竹節間距及竹節大小的選擇特別重要。比如用于牛仔布時,竹節太短太小,成衣水洗后,竹節表露太小,給人一種線狀感覺,竹節間跨太長,布面達不到雨點狀的自然感,因此根據前羅拉輸出速度計算出竹節裝置所配用的齒數,而且經試驗并征得客戶確認,竹節密度每米10~13個竹節(節距視用戶要求定),竹節粗度為常規紗直徑的1—2.5倍,竹節長度約1.5-3cm,節距約8-10cm能達到最佳的布面效果。
3.4.3 竹節紗捻度的選擇:與正常紗號相比,竹節紗竹節部分要粗得多,而節間部分比正常紗號小,而且由于捻度有向紗條細節集中趨向即保持紗條各處捻回角為常值的傾向,若按正常紗號設計捻度,必然造成由于竹節部分捻度很小,強度很低,竹節發毛,影響紡紗、織布的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因此如何選擇一個合理的捻度,使竹節部分與節間部分的強度基本平衡,而不至于使竹節部份由于捻度過小而發毛是一個關鍵問題,經多次試驗,我們發現竹節紗捻度比正常捻度至少大10%以上,捻系數選在430—480范圍較適合。
3.4.4 其它措施:濕度取55%-60%,可有效避免化纖的靜電纏繞等現象,濕度太大,滌綸易粘繞,過小則出現飛花多毛羽多;加強各工序清潔工作,特別是條粗工序,避免飛花短絨集聚后突然掉人條中堵喇叭口產生斷條。
5 結語
5.1 在棉紡細紗機上對牽伸機構進行適當的設備改造,使前后羅拉速度瞬間改變,讓纖維形成堆積成為竹節紗,工藝合理,設備可行,能用于批量生產,產量高,市場競爭力較強,效益好,可推廣應用,市場前景廣闊。
5.2 項目研制的中特及中粗特竹節紗竹節均勻,節距準確,強力高,生產斷頭少,質量穩定,入庫一等品率高,廣泛應用于牛仔布、其它中厚型服裝面料和針織橫機毛衣用紗,具有良好的服用及使用性能。
5. 3 在今后的開發中要充分考慮到產品的花色品種和適用范圍,同時要致力于降低成本,適當降低配棉等級,提高竹節紗支數,研究開發一些中細特竹節紗,應用于中薄型面料,同時將混入一些功能性纖維,改善成紗的功能性與服用性,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延長產品的市場生命力,使之成為更有特色的名牌產品。
標簽: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