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8 16:26:02來源:elecfans
傳統汽車以燃油發動機為動力系統,其熱管理的訴求主要集中在實現發動機及其周邊附件的降溫冷卻,這時的汽車熱管理系統通常以散熱器、水泵和節溫器等機械部件實現自然冷卻,熱管理效率普遍不高。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宗旨也是為了保持核心部件的最佳溫度,但實際上新能源汽車需要實現溫度管理管理范圍更加精密,效率要求也更高,因此對熱管理系統的需求更加復雜。
以純電動汽車為例,其熱管理系統需要幫助動力電池在10-30/35℃這一狹窄的溫度范圍內實現高效工作,因為一旦在更高或更低的溫度下工作,不僅會影響電芯工作效率,還會影響電池續航里程甚至還會影響電池壽命導致電池過早失效。
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復雜的熱管理系統需求,相關部件材料的開發也需要持續迭代升級。在電動車運行時,三電系統(電池、電驅和電控)需要更加精確和高效的溫度控制系統。因此,需要相關部件材料具備更高耐久性。此外,在控制熱量時,相關部件材料還需要具備卓越的尺寸穩定性和耐化學性等特點,以幫助核心部件保有尺寸精度及長期老化后的機械性能。
面對以上材料的特殊需求,全球特種聚合物領先供應商索爾維能夠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為新能源汽車OEM廠商提供符合需求的高性能熱管理材料,助力相關部件在惡劣的工況條件下依然能夠輕松實現可靠、安全運行。
01、Ryton PPS提升冷卻管路安全系數
伴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緊湊化的趨勢發展,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設計尺寸正在不斷縮小。緊縮的空間給不僅給冷卻管路的設計造成了困擾,還帶來了難以避免的高溫挑戰。為了在不增加額外重量的前提下,助力冷卻管路等部件提高設計自由度,并提升部件的耐熱和耐化學性,索爾維研發推出了Ryton PPS聚合物。
作為一種耐高溫聚合物,Ryton PPS具備固有的阻燃性能,而且能夠為長期承受高溫工況的精密成型部件提供卓越的尺寸穩定性。由該材料制成的冷卻液管路和空調管路具備較高熔點,并且可以提供V0阻燃牌號,在發生內部熱事件或者外部起火事件時,能夠提供最大的安全裕度。
此外,作為一種金屬代替材料,它重量較輕同時具備極佳的耐化學性,能耐受路鹽和所有車用化學品。相對于傳統聚丙烯和聚酰胺材料,它在極端高溫的條件下具備更優彈性。卓越的成型加工性能,還能使它滿足多部件集成的需求,非常符合當下新能源驅動電機等核心部件輕量化和緊湊化的設計大潮。
02、Amodel PPA卓越性能長期保障
Amodel PPA作為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解決方案的可靠選擇,在汽車引擎蓋下各種部件的應用歷史已經超過25年。它擁有低吸濕性、高韌性的特性,且在冷卻液中也能保持相應性能。即使在高溫高濕的化學腐蝕性環境下工作數千小時后,仍然能夠保持機械完整性。此外,它還提供耐乙二醇或電氣友好型特種產品。含非腐蝕性熱穩定劑的電氣友好型產品具有耐高壓性,能夠在高溫下保持介電性能。
在Amodel PPA產品的基礎上,索爾維還向市場推出了Amodel家族全新升級產品Amodel Supreme & Bios系列。其中,Amodel Supreme具備很高的玻璃化溫度(Tg=165℃),與傳統以PA4T和PA6T為基材的材料相比,能夠為電動汽車部件提供更加優異的電氣性能,包括在150°C以上溫度下的體積電阻率和介電強度。而Amodel Bios系列產品則具有索爾維最新的部分生物基長鏈PPA,相較于現有的生物來源長鏈PPA,其玻璃化溫度最高達到了135℃,但卻擁有所有PPA樹脂中最低的全球變暖潛力值(GWP),是電子電氣和環境可持續的“雙重友好”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索爾維美國工廠,包含Ryton PPS和Amodel PPA在內的多個產品線均由100%可再生電力生產。借助提高能源效率與可持續采購、提升循環經濟行相結合的方式,索爾維在汽車價值鏈中打造的可持續循環生態系統已經頗具成效。2013年至2021年,Amodel PPA的生產已實現了碳足跡減少30%。
除了考量材料的可持續性,汽車行業特種材料選擇還需要綜合評估材料的工作溫度、電氣性能、耐化學性等多重因素,尤其是為電機等工況復雜的核心部件選擇合適材料時更要慎之又慎。面對這一需求,索爾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建立了材料科學應用中心 (MSAC),能夠為您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助您快速優化部件可生產性,實現部件使用的最佳新性能水平。
上一篇:鋰電池的電極反應主要包括哪些?
下一篇:儲能路在何方?五大新型儲能...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
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