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3 09:49:39來源:鉅大LARGE
而根據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在《NatureCatalysis》研究指出,研究團隊已突破性地得出電極與液態電解質之間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SEI)化學成分。阿貢國家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MSD)化學工程師DusanStrmcnik表示,這將有助于提高團隊對電池壽命的預測能力,而這對電動車制造廠商至關重要。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致力于破解鋰離子電池SEI,但只知道電池充電時形成會形成SEI,在石墨電極上產生千分之毫米厚的薄膜,而該薄膜可保護界面發生有害反應,同時讓鋰離子在電極跟電解質之間穿梭,因此對于鋰離子電池來說,性能良好的SEI為必要條件。Strmcnik指出,電池效率與壽命取決于SEI品質,假如科學家可以找出其化學性質與獨立成分規則,即可借由SEI提升電池效率。
因此阿貢國家實驗室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和BMW集團的組成國際研究團隊,并成功解開鋰離子電池SEI常見化學物質氟化鋰(lithiumfluoride)。
實驗和計算結果指出,電池充電過程中會產生氟化氫(hydrogenfluoride)電化學反應,從電解質轉變成固態氟化鋰并生成氫氣,這類反應高度依賴石墨、石墨烯和金屬等電極材料,證明電池催化劑的重要性。
該團隊也同時研發新型檢測氟化氫濃度方式,由于氟化氫是由濕氣與鋰鹽(LiPF6)形成的有害物質,該檢測方法在SEI未來科學研究居關鍵地位。研究員NenadMarkovic表示,該研究日后將在BMW電池研發中心測試,研究下一步則是計劃設計全新鋰離子電池技術,為當今鋰離子電池開辟另一條道路。
上一篇:基于AI的4大人臉識別應用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